人民日报回访下岗女工"阿惠":已成家政公司总经理

22.02.2015  13:07
原标题:又见阿惠

  本报1999年2月19日头版报道阿惠事迹截图。

  “是阿惠吗?”看到小轿车里走出来的中年女士,我有些迟疑。高跟短靴、精心烫过的头发,与记忆中那个穿着粗布工装、平底布鞋、眼神迷惘的下岗女工毕惠仙相比,差别太大。

  反倒是她快步走来,一把拉住我的手,“认不出我啦?16年没见,我是老了还是更精神了?”说话果断、笑音爽朗,像她如今的身份——昆明市大型家政公司总经理。

  那是1999年春节前夕,我第一次见到毕惠仙。当时正是国企三年脱困的冲刺阶段,也是下岗职工再就业最困难的时期。她下岗不久开始做家政,因为手脚勤快、客户满意度高,很快成为当地推荐的“下岗再就业典型”。

  不过,采访中我发现,这个“典型”内心纠结,充满无奈。

  多数时候,她表现得坚定——“坐在家里抱怨,一点用处也没有,我必须‘不等不靠干起来’。

  有时候,她又会流露出软弱——“一次干完活回家,天太黑了,我一脚踩进一个大坑里,当时就哭了。哭完了还得爬起来,第二天接着干。真难呀!

  最后,她是真哭了。她上门做家政的同时,晚上还在自己家给人洗衣服、洗袜子。推开她家的房门,一股脏袜子的气味扑过来。3根晾衣绳上,是六七十双洗好的袜子;房屋角落,还有一堆要洗的袜子。她伸出手,到处是裂口。

  她的再就业经历,后来登在人民日报头版,题目叫《“做家政,找阿惠”》(如图)。

  今年2月,当我时隔16年再次联系到阿惠时,没想到她真的把家政做成了一项事业。

  2001年,她注册成立“阿惠家政服务中心”。创业不易,她把“做家政,找阿惠”印在宣传纸上,一点点扩展市场;缺人手,她走遍各大劳动力市场,说服下岗失业的姐妹们加入;客户少,她揣个干馒头,挨家挨户推销。现在,阿惠的公司拥有员工500多人,服务最久的员工从业10年以上。

  阿惠拿出手机,“来看我的照片。这是我评上三八红旗手,这是我当上奥运火炬手,这是我们公司的‘阿惠艺术团’在市里演出……

  “还会经常想刚下岗时的事情吗?” 我问。

  她短暂地沉默,“会想。那几年,真苦,心里苦。现在总算闯过来了。有时候我觉得人生很奇妙。如果没有下岗,我多半一直呆在厂里,到现在就快退休了,不可能出来创业。不是我有多能干,是生活逼出来的,也是生活给我的机会。

  这么多年来,在经济起伏、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一些职工失去了工作,阿惠是其中一员。自己闯一把、政府帮一把、社会扶一把,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创业大潮中顽强地站立起来。

  让我们为阿惠这样的“草根创业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