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因村施策推广多种农村垃圾处理技术

11.12.2015  09:14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大塘镇大双村,房屋掩映在绿树红花里,村道干净整洁,汩汩江水清澈见底。这主要得益于该村应用生活垃圾微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工艺,使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在大双村垃圾生物处理站,只见保洁人员先将收集来的综合类垃圾进行破袋和除臭,然后进入厌氧发酵系统处理,产生的沼气和沼液供给周边居民使用。同时,通过分类将无机物、废品、有毒物分类并收集,垃圾废品中的塑料、泡沫等有用资源由市场回收,碎砖、渣石等进行就地填埋,基本实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大双村生活垃圾微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工艺是广西因村施策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技术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广西组织专家引导,发动群众智慧,坚持土办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初步建立了低成本、易维护、可推广的农村垃圾处理技术体系。

  广西属欠发达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形地貌复杂,各地在地理区位、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乡风民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农村垃圾处理带来较大难度。

  为此,广西在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技术路径时,坚持因地制宜,不照搬城市垃圾处理办法和技术路线,不求“千村一面”,不搞“一刀切”。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引》、《关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向社会公开征集适用技术方案。目前,垃圾处理专家组通过科学论证、实地勘察、审慎研究,确定推荐13种适合广西实际的农村垃圾处理技术方案供各地参考。

  同时,各地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农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有钱按有钱的方法搞、没钱用没钱的办法做,条件好的按高标准建设、基础差的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由农民群众自主选择处理方式,探索出堆肥处理、沼气池处理、焚烧处理、垃圾热解、水泥窑协同处置、就地填埋等一批垃圾就近就地处理的技术路线。

  在横县石井村,村民自创出一套“三级四类”的垃圾处理方法。所谓“三级四类”,第一级是农户在家中按干湿分类,第二级是保洁员把垃圾收集后按厨余垃圾类、可燃烧类、可回收类、有毒有害类四种标准进行分类,第三级是在村委垃圾处理中心再次分类,对可燃烧类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石井村保洁员李文廷说:“垃圾分类也会产生价值。我每个月除了领工资补助,卖废旧可以多挣600~800元钱。”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5.12.07 宁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