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积极开展“连心”工程

09.10.2014  12:32

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为深入推进“连心”工程,团市委要求全市团干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青年,察实情、谋实策、办实事,激活广大团员青年的红色基因,围绕“建立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关爱重点群体、关注重点时期、服务重点需求、打造重点阵地”一项制度、四个重点开展连心工程,为全市青少年、留守儿童等提供帮助。

  “河流、泥潭,我坚持走过,因为梦想,我始终面带微笑……”走进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培训基地,随处可见导师团正和项目负责人进行激烈地“争论”。今年5月份以来,由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4南昌市青英创业挑战赛——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在699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全省第一场由政府主导推动、以互联网思想为核心、以互联网资源为平台、以互联网形式为载体的创业大赛正式拉开序幕。

  “当前,智能家居已经非常流行。市场上空调等家电已经实现了定时控制功能,然而电饭煲等却没有定时开关功能。试想一下,一名上班族下班时通过手机传感,让电饭煲自动开启煮饭功能,他一到家就有了可口的饭菜……”“无限美食派”的工程师赵红刚向记者描绘。赵红刚是江西财经大学大二的学生,他想利用互联网传感技术解决部分家电的时间控制问题。

  “当前互联网工程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贯穿我们的生活,这场比赛就是给这些有梦想、有组织的青年创业团提供平台,为他们解决资金、场地、政策、导师等问题,让一些有可行性的项目顺利落地,最大限度为创业青年圆梦。”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负责人侯玉晨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准确发放,团市委还下发了《南昌市青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014年度指导性目标及考核方案》。目前,全市各地共完成贷款任务1225万元,贷款人数达153人。

  团市委书记盛炜告诉记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团市委通过建立《共青团南昌市委直接联系青年制度》,要求委员、候补委员坚持深入基层每月不少于1天,开展结对帮扶,每人至少结对联系20名不同类别青少年,其中重点结对帮扶1至2名困难青少年。“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团市委肩负着组织、联系、服务青年的责任,不仅包括对他们的物质生活进行帮助,更应该对他们的未来进行培育,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今年以来,团市委各部门分别确定1至2个县(区)、1个青年文明号作为联系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肥料要施给土而不是施在菜叶上?”9月26日上午,湾里区梅岭学校的蔬果乐园内,来自湾里三小的学生正与梅岭学校的留守儿童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互助互乐向前走”活动。作为梅岭学校彩虹工程的青少年课外劳动实践基地,蔬果乐园旨在鼓励留守儿童走出课堂、走向操场、走向农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也是团市委针对留守青少年学习压力大、身体素质差、动手能力弱、沉迷网游等情况,结合湾里区生态景区实际,打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开展农业体验的课外劳动实践基地。

  今年以来,针对各县区留守儿童,团市委出台《南昌市共青团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彩虹工程方案》,依托“彩虹工程”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通过“我的彩虹之家”、“集体绘画”、“庆生会”、“彩虹少年营”及“毕业典礼”等系列课程计划,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发散思维。设立彩虹信箱,配备专门设计的信纸、信封,鼓励“留守(流动)儿童”经常给在外面打工的父母或结对的彩虹志愿者写信交流。

  “留守儿童是一些缺少关爱的孩子,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共青团湾里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梁璐 刘斌奇 本报记者 钟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