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究团队分析埃博拉遗传编码 重构疫情路线图

19.06.2015  14:43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通过分析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编码,重新构建了这一致命病毒在西非传播的路线图。研究称,国际医疗队若当初早一个月发现病毒或许能阻止疫情蔓延。

这项研究由英格兰公共卫生局、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研究人员对179份来自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病毒样本进行了DNA分析。

此前的研究已显示,2014年的疫情最先在几内亚出现,然后逐步蔓延到周边国家。他们最新分析发现,2014年年初,几内亚第一波埃博拉疫情已开始逐渐消退。然而,2014年5月经过变异的埃博拉病毒传到邻国,没多久新一波疫情又重新席卷几内亚,并且这一次来得更加凶猛。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的研究人员迈尔斯·卡罗尔说,如果国际医疗队能在2月而不是3月末才到当地调查,或许能及时阻止病毒传播,“这一切就可能不会发生”。

此前的多项研究将这次疫情的“零号病人”指向一名两岁的几内亚男童,他在2013年12月6日死亡。研究推测他是从果蝠身上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新研究报告尽管认同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这一观点,但给出了不同的时间表——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身上的时间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

卡罗尔说,现有的技术无法预测埃博拉疫情会在哪里出现,但还是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建立早期预警机制,从而对可能的疫情做出快速反应。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