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斌:国企大佬:与其限薪不如看贡献定薪

02.06.2015  10:30

  京报记者统计发现,有29位上市国企董事长2014年的年薪涨幅超过了100%,除去8位前一年年薪“基数”低于10万元的,仍有21位董事长年薪在10万元以上的基础上,获得了超过100%幅度的涨薪。(6月1日新京报)

  国企高管究竟应该拿多少钱?这么多年来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准数。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相对公务员而言,国企高管的年薪显然是高出许多,有的甚至高得离谱。正因为如此,公众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此背景下,今年1月起,中央管理企业按照关于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调整了企业负责人的基本年薪标准。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5月份也披露,由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起草的配套办法,和由各个薪酬审核部门制定的改革实施办法都已经完成。央企高管们关心的薪酬改革实操细节,进入了发布倒计时。

  然而,新京报记者的统计再次让国企高管的薪酬暴晒一遍,说明国家针对国企领导人的“限薪令“仍然停留在很局部的范围——对于多数中小国企而言,“限薪令”事实上仍然停留在纸面上。

  国企领导人的年薪之所以屡屡成为舆论焦点,并引发公众“非议”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企本身身份特殊,其资源也是国家的,享受国家诸多优惠政策,甚至带有某种垄断色彩;其二,国企领导人的身份特殊,大多享受一定行政级别,官商之间可以自由转换,“商而优则仕”,即便是“商而不优”,依然可以坐享其行政级别;三是国企领导人的薪酬是旱涝保丰收,而这也是引发公众议论纷纷的主要原因。

  以宁夏建材为例,2014年,其主营业务较上年同期下滑7.47%,净利润同比下滑9.73%。在公司净利润下降近一成的情况下,其董事长的薪酬却增长152.4%;中国铝业的情形更是让人看不懂,2014年,中国铝业巨亏160余亿元,即便是其总裁年薪已经与企业业绩挂钩的情况下,仍然有59万元的进账。

  可见,这样的所谓“限薪”,对于那些经营能力平平的老总意义不大,即便是限了薪,企业巨亏企业老总依然有不菲薪酬,难免引起公众“非议”。反之,对于哪些有经营才干,并为国企做出巨大贡献的部分国企领导人来说,一味限薪也不公平,还可能削弱企业高管的创新动力。

  因此,与其单纯“限薪”,不如综合考量国企领导人的实际贡献,科学、合理的确定国企领导人的年薪,才能真正调动国企高管的积极性,激发国企的活力,最终达到增强国企竞争力的目的。客观上,也能消除公众的种种“非议”。比如,对于业绩优异的国企高管,可以考虑给予重奖;对于业绩平平的国企高管,可以考虑只拿基本工资;对于那些业绩亏损甚至巨亏的国企高管,应当扣发其基本工资,调离国企高管岗位,甚至降级使用。奖勤罚懒的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国企才能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