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强:国企尚未私有化何必急着说破产

09.12.2013  12:00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在《经济学人》2013年峰会上表示,国企私有化后大部分都会破产。(12月8日中国网)

  近年国内有不少经济学家大肆鼓吹国企改革必须走私有化这一“唯一道路”,张维迎就是其中之一。既然私有化是拯救国企的唯一道路,张教授为何要在《经济学人》2013年峰会上抛出“国企私有化后大部分都会破产”的论调?岂不是对国企私有化观点的自我否定。

  仔细一品味,却原来张维迎的话内大有玄机。笔者且以浅薄的认识揣测一二。

  国企多有效率低下的特点,且不少国企存在经营不善、持续亏损的状况,经济学家常用国企“所有者虚置”来解释其中原因,简单解释,就是国企的管理者常不把自己当成国企的“主人”,因为他们不必像私营企业者那样需要为经营承担过多风险,亏了自有国家兜底给补贴,他们可能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收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国企会出现“穷庙富方丈”的现象。由此,才会有经济学家提出国企需要走向私有化,因为“私人的东西会比公家的东西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私营企业者不会自己贪自己,在经营上会更尽心尽力。

  但国企私有化的论调一出,就引发很大争议,笔者也认为私有化不甚靠谱。国企为全民所有,私有化后如何体现全民所有性质?私企以盈利为目的,而国企中的公益性企业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并不适合私有化,即使是商业性企业也更应该走市场化道路而非私有化。

  国企私有化的最好先例莫过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当年俄罗斯推行私有化导致国有和社会财富大量流失,美国金融大亨乔治?索罗斯评价俄罗斯私有化是“每个人都在千方百计偷窃国家的财产”。俄罗斯前车之鉴,却不知为何国内那一些经济学家视而不见坚持国企私有化。

  国企还远没到要私有化的那一步。国企虽然存在效率低下、行业垄断、利润未被全民共享等为人诟病的地方,但并非只有私有化这条路可走,国企在管理上可以借鉴西方企业雇用职业经理人的模式,既可实现专业化管理又可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将商业性国企充分市场化,并降低民企参与竞争的准入门槛,有利于打破国企垄断;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到2020年将国企利润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企私有化听来像个笑话。

  有识之士指出改革的阻力多来自既得利益者,而有些经济学家甘愿为既得利益者做马前卒。如果说国企私有化预示着一场既得利益者瓜分国有财产的饕餮盛宴,那么“国企私有化后大部分都会破产”就是为那一场盛宴作完美的掩饰:国有财产不是被瓜分了,而是因为破产了。

  多么好的首尾呼应,只是张维迎教授真的太心急了:国企还没丝毫私有化的迹象,怎么就说到破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