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交投清淡 月成交量8000亿仍是“水中月”

28.11.2013  14:36

人民网上海11月28日电 (魏倩) 国债期货回归近3个月来,交易量始终不够活跃。海通期货公司总经理徐凌日前做客人民网“对话上海新金融”节目接受专访时表示,这是因为手持约70%国债现货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还未入场,此外国债期货标的物是相对稳定的债券,价格波动很小,因而期货波动也小,散户和中小投资者不太感兴趣。

不过作为一种基础利率完善和风险对冲工具,随着持有绝大多数债券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入市,从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来说,徐凌认为未来国债期货的空间很大。此前,渣打银行发布一份报告称,中国国债期货尽管初期成交量较低,预计两年内月成交量有可能达到7000-8000亿元。

交易冷清 期货业未迎来“狂欢

国债期货自9月6日上市之后,除了上市首日交易量活跃,此后一直冷清。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数据估算,9月6日至30日,国债期货三种合约日均成交为6388手。10月萎缩严重,日均为1228手。进入11月稍有回暖,截至到26日日均成交量为2300多手,价格变动在0.4%左右,无论做多还是做空,都没有太多收益。27日算是稍有回暖,到下午15点,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314成交量为2288手,TF1402成交量为1570。

有期货分析师认为,近期随着债券发行量的减少和对非标的严格监管,国债期货或许会迎来回暖机会。而且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近期也有吹风,称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参与国债期货指引出台,银行和保险也正积极准备参与国债期货。

但无论如何与第一个推出的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相比,成交量差距太大。截至11月26日,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量是507677手。除了上述交易清淡的原因,徐凌补充说,国债期货和股指完全不同,股指一推出,就得到市场广大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而且据中国期货行业协会的报告,2013年上半年股指期货交易额则已超过商品期货交易额的总和。

尽管国债期货意义重大且憧憬颇多,但是对期货公司来说,这还不能带来实际收入,来改变收入来源单一的短板。徐凌表示,目前不管是保证金规模上,还是交易佣金的收入上,都还看不到马上集聚的效应。

金融机构参与路径存分歧

在期货市场上,作为金融衍生品的国债期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球利率期货成交量约占金融期货总成交量的90%,其中45%由国债期货贡献。徐凌认为,从一些其他市场的经验来看,国债期货都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就是刚刚开始推进时活跃度不够,还有一定的预热期。

截至到目前,监管层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参与国债期货还无政策指引和出台时间表,但是市场认为作为大量现券持有者银行和保险公司,必然会参与此市场套取保值和对冲风险。近期已有报道称银行和保险已做好参与国债期货的准备工作。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参与路径存在争议,即是采取作为交易所的会员还是期货公司的客户模式。在徐凌看来,在目前分业经营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还是应该作为一个投资者,或者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去参与这项交易,更多应是作为期货公司的客户,而不是交易所会员。

比如银行若作为交易所会员,那么就缺少了第三方对保证金的管控和持仓的一些限制,隐含交易风险。对银行来说,由于按照期货市场相关要求持仓和交易额必须对外公布,其投资就会完全暴露在外。由于政策不明,据报道这些金融机构正做“两条腿走路”的打算。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