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县域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对口支援赣县工作纪实

08.12.2015  16:40
原标题: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对口支援赣县工作纪实

冬日里,赣县城乡暖阳高照,美景妖娆,生机勃勃。

两年前,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满载着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蓬勃希望,开启了对口支援赣县的新篇章。赣州高新技术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三项国家土地利用改革试点、实行西部矿产资源优惠政策……国家部委对口支援赣县以来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高位推动布好局

动真情、表真意、践真行,是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对口支援工作的最大特色,“要拿出最优惠的政策,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满怀着对赣县老表的深情厚谊,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赣县实施了迅速而精准的帮扶。

2014年11月,国土资源部出台《国土资源部对口支援赣县振兴发展工作方案(2013-2020年)》,从政策试点、项目安排和人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对口支援赣县的政策和措施。同年,科技部先后出台了《科技部办公厅关于成立科技部对口支援赣县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的通知》《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部对口支援赣县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竭力贯彻好支援政策,使举措落地落实。

同时,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又分别派出干部到赣县挂职,他们深情地说:“我们把赣县当做第二故乡,来挂职是锻炼,更是责任,要让老区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

精准发力助振兴

农田金色连片、花果百里飘香,有这样的景象,离不开国土资源部的“造血”帮扶。国土资源部提出了以田、林、路、水、村、房综合整治为重点,把对口支援与土地开发、整村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的方针策略。

百般努力结硕果,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赣县获得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扶贫专项用地指标1939亩;争取到部省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5000多万元;各类国家地质调查项目资金1.7亿元。同时,国土资源部在农业地质调查中,还发现了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业和富硒农产品种植开发的良地。实施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三项国家土地利用改革试点,共保障赣县发展用地9000多亩。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部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注重以科技项目的申报带动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2014年,指导赣县以企业为主体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项,承担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9项,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2015年,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项、省级5项、市级指导性计划15项,成功争取到包括国家星火计划在内的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9项,获得立项资金约500万元,已到位资金155万元;指导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2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和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了甜叶菊、油茶、重金属污染生态化治理等产业和工作纵深推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苦干实干谋发展

在多年来的对口支援工作中,国土资源部还依托专业的矿业底气和地勘行业优势,在赣县阳埠金矿调查评价项目中发现了金矿体10条;争取中央资金800万元,开展了赣县南、中、北等三个国家稀土规划矿区稀土资源远景评价工作,获得稀土资源储量近百万吨;争取江西省地勘基金投入资金200万元,开展了赣县清溪岩体稀土调查评价工作,预算资源量11万吨。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国土资源部支持赣县黄婆地矿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钨的选矿回收率由技术改造前的19.57%提升到现在的78.35%,使黄婆地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贫矿变富矿。

科技部在对口支援中发挥职能优势,帮助赣县成功创建了三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赣州高新技术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于2014年12月获科技部认定;以赣县清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区建设赣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5年2月获科技部批准。除此之外,注重智力帮扶,两年内赣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翻了一番,达到16家;2014年,赣县共申请专利412件,授权专利258件,分别增长142.3%、138.9%,实现双翻番,荣获“2014年度全省专利十强县”称号,并联合多个部委举办“科技列车赣南行”等科普活动,有效普及了科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