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版基金实施六周年:为了文化的尊严

11.02.2014  15:22

  原标题:为了文化的尊严——写在国家出版基金实施六周年之际

   你只能到网上试着购买《史记》修订本了。”中华书局的答复,让参与了《史记》修订的王华宝没有想到。自2013年10月19日面世,不到两个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率先出版的《史记》修订本首印已经发罄。

   如春雨,悄然潜夜,润物无声。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实施以来,这项被称作“国家出版基金”的投资,逐年增加,2014年规模已达4.5亿元,累计投入达19亿元,资助出版具有文化传承与积淀价值的图书1200余项。6年间,投资如蛹化蝶,催生近800种精美图书,飞进图书馆,飞到书桌上。

  国家出版基金成果展在第八届深圳文博会重点展位亮相,吸引读者驻足。

  在2012年香港书展上,国家出版基金成果首次在海外展示。均为资料图片

   本草纲目》的出版故事

  寒风中,李时珍又一次来到村口,以期待的目光投向远方。耄耋老人,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已经让他等了半生。

  一生采药,尝百草,鉴别、记录药性……用心血与生命铸就的文字,还放在家中。年轻的时候,他与那位刻书的好友就商定,药书他来写,朋友帮他刻印成书。

  晚年的李时珍,山爬不动了,药也采不了了,却时常站在村口,等待云游他乡的朋友兑现承诺。可朋友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中。离开人世时,老人遗憾满怀。

  后来,那个终于回到家乡的朋友,兑现了承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华医学历史长河中高悬的启明星。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的办公室里,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出版故事从蒋建国略带湘音的话语中缓缓流出。

  “国家出版基金的设立,就是为了让今天的学术著作、经典作品出版不再有李时珍当年的困惑。”蒋建国说,“任何精神文化产品,都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国家出版基金说到底,是公益性基金,是公共服务事业的一部分。要通过对基金的管理,强化它的公共服务职能与作用,真正把它办成国家工程、政府工程、公益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本草纲目》的出版故事挥之不去。蒋建国从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责任感,成为人们理解国家出版基金的一把钥匙。

【1】 【2】 【3】 【4】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