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在京揭牌 打造五大平台 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

04.12.2015  12:33

  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战略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12月3日,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在京正式揭牌成立。

 

  有关负责人在仪式上表示,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的成立,将从根本上结束中国旅游业统计体系缺失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统计严重滞后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格局,从根本上结束我国旅游统计数据无法与国际接轨的历史。

 

  一直以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高度重视旅游统计工作,积极倡导成立国家层面的旅游数据中心,指导推动旅游统计改革工作,并提出要彻底结束没有旅游数据总量分析的历史。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副局长杜江、纪检组组长刘金平、副局长李世宏、副局长王晓峰、党组成员魏洪涛,国家统计局贸经司副司长蔺涛、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及相关司室领导和数十家媒体代表出席了此次揭牌仪式。

 

  提供科学性数据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的成立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实现我国旅游业科学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家旅游数据中心的成立,地方各级政府将相应陆续建立地方旅游数据中心。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今年8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对摸清旅游三大市场、旅游消费和投资以及旅游经济贡献等家底,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旅游企事业单位对涉旅数据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据了解,今年5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就启动了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的筹建工作,并确定其功能定位与主要职能是通过专项事权委托和政府采购的方式,受国家旅游局委托,全面负责涉旅统计、经济核算、监测预警对外发布、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旅游统计理论建设等工作,并对地方政府的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开发进行业务指导。

 

  “旅游统计既是一项行政工作,也是学术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工作。”戴斌介绍,旅游统计工作由研究部门来承担,这是为了推动旅游统计由数据采集主导向采集与分析并重过渡。

 

  对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的正式挂牌,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克服旅游统计数据不全面、系统不完整、分析不充分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它将成为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新时期旅游工作的重要抓手,也将成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确定“三步走”策略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的目标明确,即对旅游统计工作平台、旅游数据分析平台、涉旅决策支持平台、相关产业引导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进行打造。而为实现“五大平台”目标,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确定了“三步走”策略。

 

  根据“国家旅游数据中心建设的路线图与时间表”,从现在开始到2016年年底,即“第一步”,利用研究院内部调配、博士后招收等方式先搭建数据中心人力资源的基本框架,采取边筹边建的方式,承担起年度和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任务,与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实现专业对接,向行业发出权威信息,初步实现“旅游统计工作平台”、“旅游数据分析平台”和“涉旅决策支持平台”三个建设目标。

 

  此后到2017年为“第二步”,以中国旅游研究院聘任的形式,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专业调配、博士后招收等途径实现数据中心满编运行。结合国家旅游经济实验室建设,在当年度实现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全面到位,使之成为政府认可、业界满意,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机构,实现“相关产业引导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建设目标。

 

  “第三步”则是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开展更加深入的数据挖掘,更加广泛的决策服务,加大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项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全面实现“五个平台”的建设目标。

 

  “近期,我们还理清了数据中心与国家统计局、公安部、交通部、商务部等部委的数据对接方案,协商建立了有效的数据交换工作机制。”戴斌说。

 

  阶段性成果凸显


  据了解,数据中心边筹建边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批“应用导向科研成果”。

 

  在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的制度建设方面,研究确定了改革后的统计指标与模型。其中,统计指标包括市场、产业和社会发展三大类动态指标,每大类指标包含三个层级。市场指标旨在反映旅游三大市场运行态势,包含国内旅游人次国内一日游人次、省市区出游人次在内的共计61项指标。产业指标旨在综合呈现中观层面旅游行业发展基本面,包括旅游总收入、旅游投资总额、旅游服务贸易净出口等在内的21项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旨在全面展现旅游业之于经济社会进步的显著作用,包括直接/间接就业人数、旅游扶贫投资额年旅游脱贫人数及占比等15项指标。据介绍,部分统计指标已经运用到今年的旅游监测与预警项目中,得到了季度经济分析的实践检验。

 

  在旅游经济影响测算方面,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构建了由旅游卫星账户(TSA)、投入产出(I-0)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相结合的分层模型体系。“运用这套模型体系,我们测算出旅游业对宏观经济的带动系数,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存在的差异,测算出全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数等。”戴斌说,“初步的研究成果还证明了作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能够通过本身的发展显著影响其他产业进步,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接下来,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还将继续调派研究人员深入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核算模型,围绕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产阶段性成果,并反过来检验指标与模型的科学性。

 

  “我们会在充分调研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动出台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协调会议层面的《关于加强旅游统计工作的意见》、旅游系统内的《关于加强旅游统计工作的通知》和《地方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试点成立一批地方旅游数据中心。”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统计数据收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通过构建的模型体系,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还将推出―批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经批准后,将由数据中心陆续发布。发布可供地方借鉴执行的、标准化的测算流程,为各地科学、及时测算本地旅游经济规模、直接及间接影响程度等问题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