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目标 社会有取向 个人有准则

21.02.2014  20:37

——网友热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网北京2月21日电 2月12日以来,《人民日报》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报道及系列评论文章,引发网民持续关注和广泛热议。截止发稿时,包括微博平台在内的网络留言超过26万条。根据抽样分析,有69.4%的网民认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布得及时、必要,让“国家有目标、社会有取向、个人有准则”。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网民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温茶暖秋意”:我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指政府操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给公民的承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国民的引导。

  “@晓风追月”:这三个层面既有区别又相互融合,共同构筑“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云峰中心”:用心品读,此价值准则阐述得全面、精深、细致,可作为中国价值观的主体框架。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不少网民留言对此表示认同。

  “@猫眼照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精神上的匮乏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特征。在物质条件获得极大改善的今天,国人在精神境界、个人修养上的短板亟待修复。

  “@费列罗”:我们现在需要凝聚一种力量,化解当下大家对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困惑,这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

  网民还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同时兼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能够引领多元思想价值,兼顾多个群体和不同层面”。

   “@ctwangsh1 ”:赞!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礼义廉耻”的继承和发展。

  “@大唐火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分属不同群体需要恪守的价值观,既传承祖训,又兼顾当今多元化社会,还对未来有所指引。

  “@远方的大海”:坚持“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进一步引领多元思想价值,更好地让全国各族人民凝聚改革共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让中国的“正能量”进一步发扬光大。

  抽样分析还显示,有超过半数网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大有裨益,并愿意“以此作为人生旗帜”。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正如《人民日报》系列评论所指出的那样,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中国必将以强国之姿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