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铜工程中心第二届学术年会召开

15.04.2015  18:59

 

            3月31日,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称国家铜工程中心)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南昌召开。年会以“绿色发展——促进中国铜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总结近年来我国铜冶炼及加工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交流研发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发展趋势和攻关方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促进我国铜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铜工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康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邱定蕃出席大会并作报告。国家铜工程中心主任、江铜集团总经理龙子平致辞。国家科技部高新司材料处处长李志农,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金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长平,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章吉林,中南大学老领导梅炽,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谢建新,国家铜工程中心副主任、江西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斌,国家铜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瑞林总工程师姚素平,以及铜工程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省科技厅有关处室领导以及来自铜冶炼及加工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共8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由国家铜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江铜集团总工程师范小雄主持。  龙子平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江铜近年来快速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他说,江铜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得益于自身对铜产业的高度专注和科技创新。近年来,江铜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以组建研究院为契机,不断探索科研管理、人才引进、薪酬激励新模式,形成了以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龙头、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支撑、研究院为运行实体的科研体系,有力推动了江铜铜冶炼综合性指标体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铜加工跨入精深加工行列。  龙子平指出,在助力铜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力量仍然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相对较少,中国铜工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的背景下,国家铜工程中心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理当为我国铜工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心将不负重托,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设施,打造优势研发团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不断提升中心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为我国铜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龙子平强调,绿色发展是我国铜产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期望通过国家铜工程中心学术年会这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深入交流、共同提高,进一步促进我国铜行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康义在会上作了题为《经济适应新常态,创新驱动促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以“发展速度由前10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放缓,但投资结构优化;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幅下降,但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主要品种价格在低位运行,行业经济效益增幅放缓”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呈现出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等新变化。在“新常态”下,有色金属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从资源保障、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全球布局、高端发展、人才战略、国企改革等方面着力。  张文海作了题为《江铜闪速冶金30年(1985-2015)》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江铜冶炼方案的确定过程。他认为,贵溪冶炼厂的建成拉开了中国有色工业清洁生产的序幕。正是由于江铜的成功,使得闪速冶金开始在国内迅速推广。江铜30年,大幅提升了我国有色工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为我国有色工业的清洁生产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闪速冶金未来的发展,他认为,由于闪速冶金具有其他冶炼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应当有更大的技术创新潜力和应用范围的拓展空间。我们应当以全球视野,审视和把握世界闪速冶金的发展方向。  邱定蕃作了题为《工业绿色化和有色金属工业》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中国工业必须绿色化,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由于面临“资源、环境、能源”的制约,其绿色化也非常紧迫。他强调,要实现有色工业的绿色化,一靠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二靠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靠控制污染;四靠资源循环利用;五靠科技与管理。他认为。只有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化才有可能实现。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水生作了题为《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的报告。优秀论文获奖者代表付强、李明茂也分别在会上作了报告。  会上还对征集的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此次年会共征集优秀论文45篇,论文内容涵盖理论研究、生产实践、新产品开发、新装备运用、行业发展趋势等。经工程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铜工程中心展厅和江铜(南昌)高新产业园各企业。  当天下午,铜工程中心还召开了工程技术委员会会议,并分冶炼、加工两个会场就中心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