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天下第一军\"覆灭记:总指挥战前逃跑
1949年12月13日之后的几天,成都是群龙无首,一片混乱,犹如汤浇蚁穴。当时在成都地区的国民党军总兵力为32万余人,其中胡宗南集团15万人,其他国民党军约17万人。胡宗南为集中全力向康、滇方向突围和防止解放军对其部队割裂,一面以其主力第5兵团守新津,第18兵团位于新津、成都之间,构筑工事,抵抗解放军的进攻,一面将成都以北地区之第7兵团撤至德阳、三台地区,并将第16兵团置于广汉,把第15、20两兵团布置于彭县地区,向主力靠拢。
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以第12军位于邛崃、大邑,第10军位于彭山,第11军位于简阳以西,第16军位于名山、丹棱,第18军集结眉山地区,将胡宗南部死死地困在了川西平原。
12月22日,胡宗南为挽救其即将覆灭的厄运,在新津紧急召开军长会议。会上,色厉内荏的胡宗南强打精神,提出了“保卫”成都的三个方案:
第一案:以现有的兵力,采取以守为主,占领优势地形,把握战机,转守为攻,出击取胜。
第二案:以现有兵力,攻守兼备,确保成都;划分兵团战斗地区,控制强大预备队,构筑强固工事阵地,坚决阻止解放军攻城。
第三案:为了便于尔后能继续作战,保持主力,避免胶着,决心牺牲一部分以救全大局为着眼。即以两个兵团(罗广文部第15兵团,陈克非部第20兵团)向解放军后方(重庆)乘虚挺进,以吸引我主力回头,而使主力向西康背进以确保安全。
也就在同一天,远在重庆的刘伯承、邓小平,向位于眉山、邛崃、大邑一线的第3、5兵团发出进攻成都的命令。
在刘伯承、邓小平部署围歼胡宗南之时,一向志大才疏的“川西决战”总指挥官胡宗南,终于力拙才尽。12月23日,他在四面楚歌中,爬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飞机逃往海南岛。
胡宗南一溜,处在四面包围中的国民党军更加混乱动摇了。解放军乘机紧缩包围圈,进行军事攻击,并继续开展政治攻势。前方各部队分别向国民党军指挥官发出忠告、警告,劝告他们迅速回头,不要错过时机。在前沿直接作战的二野各部队,利用各种方式,向国民党军广播、战场喊话、送信、散发传单。面对解放军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走投无路的国民党军纷纷起义。二野各部队迅速占领指定位置后,一面构筑工事,积极阻击逃窜之敌;一面开展政治攻势,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12月21日,被围的川鄂边区绥署副主任董宋珩及16兵团副司令官曾元在金堂地区首先宣布起义,这是四川境内国民党被包围部队瓦解的开始;24日,敌第15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第20兵团司令官陈克非率残部在郫县、安德起义;25日,国民党第7兵团司令官裴昌会率部在德阳起义;27日,国民党第18兵团司令官李振也派出代表,到简阳与解放军商谈投降事宜。这些将领的起义,使龟缩在成都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一片混乱,大有土崩瓦解之势。
但是,接替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军第5兵团司令李文仍执迷不悟,垂死挣扎。为使自己摆脱不利地位,李文急忙改变胡宗南既定的计划,决定率其所辖7个军分两路突围。一路由第27、36、90、57军组成,从成都向重庆;另一路由第1、第3、第69军组成,从新津沿邛崃向西逃窜,目的地是雅安。
12月25日,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军第5兵团司令李文率部向西突围,被3兵团第12军阻击在邛崃一带。
12月24日晚,12军副军长肖永银、政治部主任李开湘,正在召开会议,研究敌情,突然接到侦察科长的报告:“黄昏时,国民党军由新津出动,方向向西,现已过了羊场西大河,距我军第35师警戒线仅10里。”
根据敌情变化,肖永银立即命令35师师长李德生返回部队,做好迎击敌人的准备。
一小时后,李德生在电话中向肖永银报告:“据已得到的情报,敌人为李文的第5兵团,现已确证的有5个军,第3、27、36、65和90军。在我方警戒阵地前方,大股的敌人正向西运动。”
肖永银当即命令35师:“敌人要西逃,你师必须于拂晓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坚决抗击敌人的进攻,决不让李文西窜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