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审查报告

26.02.2016  19:01
      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财政经济委员会) 结合会前专题调研、初步审查和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纲要(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纲要(草案)》全面体现了《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提出的主要发展指标符合江西现阶段发展的要求,经过积极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建议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全省上下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二五”时期,我省实现了“四个翻番、七个突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长期存在,国内“三期叠加”特征仍将持续,我省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提出的“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目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发有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对创新发展做出具体安排,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厚植创新文化,营造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发展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新产品、新产业和新市场,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我省发展升级注入新动力。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通过注入新技术、新管理、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为工业振兴、打造江西版“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内容,构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三)依托生态优势,着力打造美丽江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切实保护好江西的蓝天、绿水、青山;充分利用江西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推动旅游业与健康养老等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入推进“三单一网”建设,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着力营造公开透明、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坚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优化需求结构的同时,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继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利用市场力量倒逼,促进国有资本更多向中高端产业集中,积极稳妥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五)立足共享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补民生短板,守民生底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地,下大力气抓好富民产业培育,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幸福指数;统筹推进“健康江西”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十三五”期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必须认真抓好落实。要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