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江西国税局查结一起“借货”出口骗税案

06.02.2016  10:58

        2015年7月29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朱远峰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追缴非法所得人民币37.98万元。” 

        2012年11月,有群众向江西省国税局稽查局举报赣州市优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杰公司)制作买货假合同、买单和配单,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江西省国税局稽查局立即启动举报案件响应机制,交办、督办赣州市国税局查处。赣州市国税局稽查局立即成立专案组,联合公安部门立案检查。税警密切协作,办案人员调查取证历时一年多,成功侦破赣州市首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案。

        案头分析,初现异常细核实

        专案组办案人员对优杰公司2010年~2012年的出口货物和申报纳税情况进行案头分析,发现该公司出口量增长异常,2011年外销收入是2010年的1.86倍,2012年外销收入是2011年的4.15倍,出口货物为服装、皮制手袋等出口骗税案涉及的敏感货物,决定对举报内容实地调查核实。 

        内查外调,困难重重陷僵局专案组通过调阅账薄、报表和出

        口退税等资料,对优杰公司开展全面检查,但未发现明显问题或线索。外围核查举报信提到的西安某企业买单业务,协查回函证实西安某企业已经办理注销。从资金流向看,优杰公司的业务大多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犯罪嫌疑人尚未抓捕归案,无法提供账户和交易信息。 

        疑点再现,调整思路添信心 

        如何打破僵局?专案组再次回到起点,仔细分析相关数据,梳理案情和思路,经过头脑风暴,最终对疑点问题达成共识:一是优杰公司从云南、西安等地购买货物,通过深圳报关出口,账面上既没有到货源地采购的差旅费,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运输、报关等环节的费用;二是异地供货、异地报关,报关出口地又远离货源地,不合常规;三是报关出口时间在先,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时间在后,与实际出口业务流程相反,明显是“先单后票”;四是检查期间收到委托协查结果,证实优杰公司从云南取得并用于申请出口退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虚开,与举报信上提到的部分举报内容吻合。 

        众多线索的发现,坚定了专案组办案人员的信心。这时,如何破局就成为关键。办案人员积极借鉴其他省(市)查处此类案件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案特点,及时调整办案思路,以云南某公司虚假供货给优杰公司的出口货物为主线,从下游出口环节货物的真实性入手,查找真实货主。并报请市局批准,提请公安机关加大介入力度。 

        找准要害,倒查物流获突破 

        办案人员在已经获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赴报关出口地深圳,在当地国税稽查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找到船代公司,并通过全球唯一的集装箱编号,查出了负责该票(批)货物运输的真实船务公司。船务公司按照船代公司提供的涉案货物运输时间和集装箱编号,找出真实的海运提单和订舱单,并根据上面的信息,找到对应的订舱人和托运人。通过寻找中间环节的货代公司,找到真实货主,获取出库单、装货清单、拖车信息、运输费用票证等,取得了优杰公司单货分离、虚假出口的关键证据。 

        乘胜追击,外调取证扩战果 

        由于出口退税环节复杂,在首次外调并成功取得突破后,税警双方多次召开案情分析会。专案组办案人员奔赴深圳、东莞等地调查取证,相继检查了发票流、资金流、货物流、单证流等。公安机关还通过公安部,向香港警方发出协查与优杰公司签定外销合同的境外公司的请求。至此,优杰公司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事实终于浮出了水面。 

        经查,优杰公司为了骗取出口退税,法人代表朱远峰以妻子夏萍的名义,并盗用他人身份证,在香港注册成立某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公司)。以香港公司名义,与优杰公司签定外贸购销合同,以部分真实贸易作幌子,伪造货源地、供货商等出口货物信息。通过报关行或货代公司移花接木,将他人真实出口货物信息套上优杰公司的名义报关出口,实行单货分离。同时,通过向他人支付买票费等方式,让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假报出口,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法网恢恢,骗税分子终严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实施骗取出口退税犯罪,同时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本案中,优杰公司指使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假报出口,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情节特别严重,朱远峰作为优杰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其行为已触犯刑法。鉴于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重于骗取出口退税罪,法院最终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判处朱远峰有期徒刑10年,追缴非法所得人民币37.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