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胜:高等教育与“低等”市场有冲突吗

13.02.2014  12:16

  近日,有一则新闻报道称一名硕士研究生在民工市场求职,只求月薪3000元。(2月12日南京晨报)

  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就会大量转载报道呢?让笔者感到有惊讶。

  根据2013年教育部下发的招生计划,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60.8万人。据了解,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过去10年翻了一番,高学历人才教育渐渐沦为大众化教育。当然,与我国人口基数大相比,还是寥若晨星而已。研究生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大学再深造,本属于高层次人才,就业问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随着大学年年扩招,毕业生人数年年创历史新高,无形之中给研究生就业带来了严峻考验。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性人才稀缺,再加上一些研究生缺乏工作经验,让硕士研究生这个金疙瘩也不再那么吃香了。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大学课堂,患了什么病?》的新闻,报道称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课上睡觉玩手机、课余追剧打游戏”的生活状态令人震惊,引人深思。甚至有正在北京某高校攻读工程硕士的研究生在网上发帖:“征下学期有偿代上课:每天100元,无需笔记,坐着即可。课表私信,非诚勿扰”。从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大学教育目前存在一种“学生无心学、老师无心教”的怪圈,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茫然自失,大学教育究竟该为谁负责?有些人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知为何时而来,纯粹是混一个文凭而已,让人感觉有点心酸。

  想当初,你选择的热门专业,到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让人欢喜让人忧。你喜欢的企业在就业市场遇到了性别之分。在机遇面前,你一不小心就被一个电话打败了。

  种种原因,让硕士研究生在民工市场求职,只求月薪3000元就不觉得稀奇了。当然,笔者认为,每一个都有自己选择就业的权利,我们不应该认为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相反,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敢于放下面子,勇于挑战自我,去追寻自己喜欢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没有输赢,研究生是天之骄子的日子已一日不复还。正确看待研究生求职问题,不给更多的“”人制造压力,随其自然,以平常心看待任何事物,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