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别局限于阅读

18.08.2015  19:54

  前日下午,读者翁先生致电95060反映:福州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里,有人午后呼呼大睡。这些人睡相不雅,把自助图书馆当成了“午休房”。(8月17日《海峡都市报》)

  图书馆理应是宁静之所,以便读者静心阅读。当有人午饭后在自助图书馆呼呼睡大觉时,自然就影响到了读者的阅读环境;再者,从自助图书馆的职能上看,似乎也可以坚持“非阅读不能入”的原则。因此,读者投诉无可厚非。

  表面上看,读者请求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不过,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加大管理力度”仅是个委婉的说法,潜台词是——非阅读不得入!尽管读者的呼吁可以理解,不过,反过来想一下,这些躺在图书馆地板上呼呼睡大觉的是哪些群体呢?他们很可能是高温下午休的一线工人,比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或者流浪汉等。恐怕也只能是这些社会底层的群体了,否则,文明而又富裕的城市人,谁愿意躺在公共场所的地板上展露不雅睡姿?

  管理者因读者的呼吁而驱赶占据图书馆午休的人,当然有充足的理由和正当性,可是,拒绝蹭凉与借地休息者,这样的举措是多么的冰冷且没有人情味啊。从某种程度上看,图书馆拒绝蹭凉、借休者入内,与一些少数市民嫌农民工脏,对同乘公交的农民工退避三舍何其相似?与沿街的政府机关、银行超市拒绝行人借厕方便何其相似?如果包括政府办公场所、银行超市、图书馆等公共场真的所都下达驱赶令,拒绝蹭凉者,那么,这座城市的温度又体现在哪里?

  夏日午后,烈日当头,正是建筑、环卫等一线工人停工休息的时候,但他们所属的用人单位没有能力建清凉的休闲室,工人们只得自寻休息之所,这是社会待解的无奈。窃以为,公共图书馆的属性不应局限于阅读,还可以包含“公益”属性。这一点,图书馆可以从敞开胸怀,接纳乞讨者、流浪汉、底层一些工人纳凉、避寒上体现。

  我在想,如果这事发生在杭州图书馆,他们回拒绝午休者吗?笔者大胆推测,杭州图书馆的措施或许是善意地提醒而已,因为杭州图书馆被网友誉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据悉,杭州图书馆不仅允许流浪、拾荒者入馆,也允许他们携行李入内,流浪人员还可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看电视、电影、上网、听音乐、接开水,甚至用书桌下的电源充电。

  亲爱的读者,你的老父亲是否还坚持在外打工?你的兄弟姐妹是否还艰辛地在劳动一线工作?如果他们被公共场所拒绝入内,因此而找不到清凉的午休场所,你会有怎样的感触?所以,我们不妨多些宽容。于图书馆管理者而言,也应多些博爱之情,善意地提醒午休者,请他们保持图书馆安静,而不要冷漠地拒绝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