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老太抵押房产建孤寡老人公墓(图)

08.04.2014  14:49

4月4日,刻着“乐阿婆”夫妇铜像的“爱心纪念碑”在滨海古园落成。

乐阿婆,你来啦!”4月4日上午,一位头发花白、穿着红毛衣和蓝外套的上海阿婆刚一出现在滨海古园爱心苑,就有不少园方的工作人员认出了她,和她打招呼。乐阿婆说,清明节到了,她来看看自己已经过世九年的老公,同时也来看看葬在爱心苑里的111位老人,因为这些老人和她一样,都是孤寡老人。乐阿婆一边说,一边用手中蘸湿了的白毛巾,和其他24位志愿者一起仔细地给每块墓碑擦去灰尘、摆上鲜花、挂上风铃进行祭扫。

出生于1936年的乐阿婆本名叫王萍娟,今年79岁。2005年3月,与王萍娟相濡以沫48载的丈夫金宜宽去世,丢下了无儿无女的她孤单一人。后来经人介绍,王萍娟来到上海奉贤的滨海古园为丈夫买了一块墓穴,从此与古园结下不解之缘。乐阿婆说,古园的领导和职工对她非常热情,为金阿公选择了离大门较近、方便祭扫、环境优美、造型独特的特级22区拱形传统墓,并在价格上予以较大幅度的优惠,令无儿无女的她倍感温暖。后来,王萍娟遵照丈夫的遗愿,将自己位于浦东新区崂山路上面积为65.32平方米的唯一住房做了房产抵押,用抵押所得在滨海古园内建一块专门安葬已故孤寡老人的公益性墓区“爱心苑”,让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在百年以后得到一处安息之所。这一想法得到了园方的大力支持,古园拿出了230多万元的配套资金,最终“爱心苑”于2007年4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该墓区内还建有“无主骨灰纪念碑”,集中安葬曾在市内各殡仪馆内长期无人认领的无主骨灰。到今年清明前夕,已经有111具已故孤寡老人骨灰和1195具无主骨灰在此落葬,其中的花坛集体葬是免费的。因为这一善举,王萍娟老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乐阿婆”。

一转眼7年过去了,今年也是爱心苑连续第三年为落葬于此的已故孤寡老人和无主骨灰举行清明爱心祭活动。有感于“爱心苑”发起人乐阿婆、金阿公的仁爱义举,在征得乐阿婆的同意后,滨海古园4月4日在爱心苑为他俩立了一块爱心纪念碑。纪念碑由古园设计师李克难用江南青砖和红色金属框设计而成,碑体上部是两位老人的铜质浮雕合影,下方的碑文上这样写道:“天地有情,星月有思。江流不息,精神不死。一对相濡以沫48载的夫妇,感恩人间的真善美,倾其所有帮助他人。‘两袖清风,心安理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他们的人生感悟。他们献爱心、做公益的梦想在滨海古园得以实现。他们的善行义举也将代代相传,永远温暖人间。”轻轻地用手抚摸着纪念碑上的浮雕合影,乐阿婆的眼眶湿润了:“这张照片是我54岁那年和老伴去城隍庙的豫园游玩时拍摄的,那时我还没退休,老公也才58岁。

直至退休,乐阿婆整整做了34年的幼儿园老师。“我这一辈子带过500多名孩子,我们夫妻俩也特别喜欢小孩,但就是没有一儿半女,这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乐阿婆告诉早报记者,她也曾觉得老天不公平,老伴刚走的那两年,她时常穿着老伴生前最常穿的中山装来墓地看他,一呆就是一整天,终日以泪洗面。后来古园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八位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小组”,每次乐阿婆来奉贤看望金阿公,在市区办事处的“爱心小组”成员就上门接她,送她上班车,到了墓地又有专人全程陪同她扫墓。到了节假日,街坊邻里、“爱心小组”成员、昔日的学生又会亲自登门送来食品、保健品、营养品,令她的心情一天天乐观开朗起来。

4月4日爱心纪念碑落成当天,乐阿婆没有再穿中山装。乐阿婆说,现在的自己可以和任何有子女的老人比快乐、比幸福,她现在“没有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