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人贩肾何以猖獗?
7月,江西南昌青山湖区法院对非法买卖器官案庭审,揭开了隐秘的贩肾交易链条:从网上招募供体,圈养供体,取肾、异地空运、移植,短短5个月,该犯罪团伙圈养近40人,贩卖肾脏23个,非法获利154.8万元。肾源需求的巨大缺口为贩肾集团提供了生存和利润空间。专家认为设计合理的遗体器官捐赠制度有利于缩小缺口。(8月10日《新京报》)
剖析
击中器官捐献软肋
如果不是司法机关及时介入,斩断了这个利益链条,不知还有多少人落入贩肾陷阱。然而,此案仅露出了冰山一角,折射出了非法组织买卖器官的现象十分猖獗,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非法组织买卖器官现象之所以如此猖獗,除了一些商家和医院见利忘义、目无法纪之外,也与器官移植制度的缺位脱不了干系。
目前我国器官短缺问题十分严峻。据卫计委数据显示,国内每年约有100万人等着“换肾”,约30万人等着“换肝”,等待心、肺、小肠、脾、胰等其他器官移植的约有20万人,而有幸能顺利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只有1.3万人。供体不足是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难题,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解决供体来源的不足,我国只能大力提倡公众志愿捐献器官。然而,器官移植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复杂的领域,由于相关法规的模糊表述以及可操作性不强,也使现实中本就少量的捐献一次次流产。供体不足,也催生出非法器官买卖市场。
受利益驱使,一些不良医院与不法商家勾结,把黑手伸向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低价购买活体器官,然后高价出售获取暴利。更有甚者,采取欺骗等非法手段摘取活体器官。据媒体报道,25岁青年小海应聘某医疗器械销售公司,被公司安排住进了医院,喝下护士端来的水后,便昏睡过去,次日醒来发现一个肾已被摘除。老板给小海留下了3万元“卖肾”款,却不足以支付手术后的医药费。
可见,打击非法买卖器官行为固然重要,但不从根本上解决器官移植供给和需求之间落差巨大的矛盾,就难以遏制非法组织买卖器官现象的发生。而要想解决供体不足的难题,必须在器官捐献上有所作为。首先,要从立法和制度上规范器官捐献行为。比如,加快脑死亡的立法是最基本也是最紧迫的需要。脑死亡立法不通过,我们再大力提倡自愿捐献器官,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立法部门应大胆突破传统观念这一大难关,推动《脑死亡判定标准》尽快出台,并建立和完善器官捐献、分配体系。
【1】 【2】 【3】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