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甫祥:圈占小区绿地是极具传染性的“城市病”

23.09.2015  11:13

  2010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长高长胖的“楼超超”》为题,报道了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心博大新城严重违反规划许可私自扩建的“楼超超”事件,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时隔五年后,昨天,江南时报记者接到数名连云港市民投诉称,以往参与反映“楼超超”的业主,五年之后,自己居然也干起了违建,将自家门前原本属于公共绿化带的位置,用护栏围挡起来,使得小区公共绿化带变成了自己的“私家花园”。(9月22日《江南时报》)

  这个新闻的看点在于:前些年积极举报“楼超超”的底楼业主,五年之后竟然“复制”自身曾极为不齿的违建,纷纷圈占小区的毗邻公共绿地,扩充为自己的“私家花园”。其特点为:在某些违建因“既成事实”而构成不当得利的诱惑下,个别人家先行,其余住户效仿,形成“一窝蜂”的圈占。正所谓你占我占大家占,不占白不占。笔者之所以将之界定为极具传染性的“城市病”,正是指其已成为当下小区违建蔓延的一种“铁律”。

  就“博大新城”而言,其诱惑点则是五年前那场“楼超超”事件。尽管央视曝光后,相关部门进行了查处,加建的3层裙楼亦被拆除,但主楼非法超建的楼层却“既成事实”,俨然成为了开发商的不当获利。而这个“获利”,显然成为了眼下底楼住户们争相上演“圈占大戏”的“引戏”。

  诚然,笔者无意否定这些住户先前积极举报“楼超超”的“义举”,但人非圣贤,岂会无私。正能量可以传递,私欲则可“传染”。一旦这种私欲被诱惑,被激发,即会膨胀、迸发,从而做出有违公理的疯狂举止。介于这类行为具有天然传染性,无需多时,则会将某些住户的“单打独斗”演变为众住户的“规模行动”。博大新城公共绿地被圈占为“私家花园”的过程,即是例证。

  而对于这类违建的拆除,有关部门面临诸多难点:一是如何化解违建户们谓之“前行后效”的“挡箭牌”,即五年前“楼超超”遗下的后遗症:非法超建且已成既成事实的楼层;二是如何冲破“罚不责众”的桎梏,对付一家好办,面对众人显然就考“手艺”了;三是面对某些违建户“以鲜血来捍卫自己的花园”的威胁,也考验着执法者的智慧、勇气及执法力度。

  虽然执法很难,但却不可能放任不管。若欲有效阻止违建,首先应审视先前对“楼超超”的处罚是否依规合法:即使超高楼层不能拆除,也应没收其全部不当得利,并将处罚结果及证据公布于众,以此让违建户们无话可说;其次,可从最早的违建户“开刀”,要求限期复原,逾期除顶格罚款外,同时向法院申请依法强拆。这样,即能震慑其余违建户自行“偃旗息鼓”,又可避免执法部门自行强拆引发的“血光之灾”。

  不过,这些仅是“亡羊补牢”之举,明智的办法应是针对违建行为的“传染”规律,从源头抓起,不给其形成“传染”链条的机会。在这里,什么事不过三,什么下不为例,只会给“上行下效”者以可乘之机,为后来的“治违”增加难度,通通应在禁绝之列。也就是说,要坚决把一切违建现象“掐灭”在起始状态,绝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放任。

  当然,该小区部分住户之所以从举报者演变为违建者,既可视作“楼超超”的“后遗症”,亦显示其“凭啥你占我就不能占”的极强占有欲。在这个方面,推动公民的公德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让市民们懂得:无论是城市的花园,还是小区的绿地,需要的是呵护、是珍爱,而不是占有,这不仅是城市管理问题,更是公民素质的起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