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七烈士墓前的沉思

04.08.2015  18:37

  □胡刚毅

  我与井冈山下七有缘!

  八月初的一天,我随一批创作采风作家,来到井冈山下七乡。大家谁也想不到十八年前,我曾在该乡下乡蹲点过一年。那时,三十出头的我在井冈山市委宣传部工作,受命到下七乡下基层锻炼,蹲点一年。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我都亲切!我与下七有缘,“有缘千里来相会”,重赴故地令人感慨万千……

  下七,依然是当年的飒爽英姿,依然是当年的朴素本色,依然是当年跋涉前行的步履,依然是当年风尘仆仆的神情……变得更年轻更靓丽更有朝气了!

  当年我蹲点就住在乡政府农机站二楼上,屋后面半山腰上,有一座烈士墓。几经迁移,2009年9月,该墓列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那时,我常常去那儿看看、坐坐、伫立、沉思,徘徊再三……

  这次,来到下七乡,真正体会到是“旧貌变新颜”。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眉清目秀的洪坪水库波光潋滟,那是你姣美的面容,脸上泛起朝霞般的红晕;下七河是你忽闪忽闪的眼眸,映照昨天的历史风云,更叠印出今天脱贫致富花朵般的欢声笑语;一条条柏油马路,是你脸上展开的一圈圈笑纹,记录着你一页页光辉的履历,展现对昨天红色历史功绩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如今我又再次来到烈士墓前,伫立沉思……

  墓上荒草萋萋,周边是一片茂盛的山蕨。蕨啊,你们与九泉下的红军烈士相伴,一茬茬地生长,蓬蓬勃勃地繁衍生息着。它们披着一条条少女发辫似的复叶,有含羞草的模样和风韵,却无含羞草的娇嫩、腼腆和高贵。牡丹、菊花、芙蓉,在远方城市某座花园搔首弄姿、卖弄风情,你们不为所动,在偏僻的旮旯里怡然自乐。山风奏乐章,白云写诗篇,冷清山野的晓雾暮蔼里,你们摇曳出一首首欢乐的与烈士为伴的绿色之歌!

  常常想:烈士墓里埋着什么样的人呢?

  他们无名无姓?还是有名有姓?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亲人还在怀念他们吧?红色年代里,“当年鏖战急,分田分地真忙”,下乡建立工农兵政府,人民群众积极参军。1927年至1929年,全乡74人参加红军、136人参加赤卫队、256人参加暴动队。硝烟滚滚的战斗中,他们组织了运输队、侦察队、游击队、宣传队、慰劳队、洗衣队等。下七有48名英烈,他们是英勇奋战、屡建奇功的三十二团副营长刁辉林;是智闯哨卡、护送军粮的区政府主席李望均;是深入虎穴、巧取情报的地下交通员邝庚娇……最令人震撼的是有“红色百灵鸟”之称的黄辛嫂,她是下七乡苏维埃政府妇女主任。她虽没进过学堂,但噪门好、脑子灵,天资聪颖,山歌唱得远近闻名。她自编自唱《十劝郎》,动员广大青年报名参加红军。在她的山歌影响下,出现母送子、妹送哥、妻送夫的感人情景。她还参加了1928年9月的五斗江之战,黄辛嫂一路唱山歌鼓舞士气。在她山歌的影响下,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激战几小时,敌军溃败。这次战斗,歼敌三个营,缴枪250余支。她走村串户宣传革命道理。1929年3月的一天,她奉党组织的指示,下洪坪村做群众工作。不幸叛徒告密被捕。敌人要她招供是谁派她去洪坪?联系人是谁?革命者的名单?她严守秘密、拒绝回答。敌人气急败坏,对她进行拷打,打得遍体鳞伤。她仍正气凛然,毫不惧怕。凶残的敌人接着用烧红的铁火钳烙在她身上和脸上,昏过去后又用水浇醒,继续逼她说出革命者名单。黄辛嫂斩钉截铁地回答仍是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没料到一个柔弱的女子如此刚强坚毅,就丧心病狂地剥光她的衣服,砍掉她的胳膊,割去她的乳房;更惨无人道的是,用挑稻草的“禾担杆”,插进她的下身……黄辛嫂,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江姐,那么温柔、美丽的女子,柔弱如水,在严冬奇寒面前,她骤然挺立了身子:站直了,不趴下!绝境中,呈现铮铮铁骨,不对凛冽的寒风流一滴泪!

  哦,墓底安息着一群不屈的英灵,每个英灵都有一个动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每个故事的结尾处都躺着一个惊叹号!故事怎样安安逸逸地躺进历史书呢?走出来吧!走向大地、走向人间,用火热的故事去灼烫人们的瞳仁!

  山上,翻涌的硝烟弥漫为冰冷的晨雾,喧器的枪声碎落为永久的寂静。在大山深处,还保留一道残存的长满野草的战壕里,曾躺着一具具姿势依旧的尸骸,枪口曾同他们的心一起怒吼!枪弹,装着苦难工农的仇和爱,装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瞄准了黑暗旧社会的心脏!那阵阵枪炮声,如雨夜的一声声霹雳,如黑暗中的一道道闪电。这是劳苦工农的一声声呐喊;这是穿草鞋、扛梭标的红军赤卫队喊出的久积于胸的心声;这是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战士倾泻出的愤怒;这是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平江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革命军发出的政治宣言!

  子弹骤然开出一朵朵红花,结出的果实让豺狼尝尝。烈士们也把豺狼的子弹头嚼嚼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躺成一具具尸骸,和那席天卷地的飓风一起沉默了!

  岁月流逝,那一阵阵枪声没有消逝,至今仍在重峦叠嶂间萦绕回荡。每个前来瞻仰烈士墓的虔诚游客,都要停步驻足,凝神倾听这一阵阵开始震撼蒋家之朝的惊天动地的枪声!有人认为不可思议、有人说在情理之中,于是作家们把它吟成了诗,写成了文,谱成了曲!

  十七八年前,我下乡蹲点,主要做的事就是老三样:征农业税,收粮,抓计划生育。搞得老表们见到我们,避而远之。只有几个村干部对我们笑哈哈的。记得一次抓超生,这家人早早地跑了。有的邻居说,跑到宁冈亲戚家去了;有的说,躲到山里去了,云深不知处。就为了超生,逃罚款。乡长见人跑了,气急败坏,说:“搬东西!”可他家,最值钱的就是一台缝纫机。乡长又咕:“把他家的围墙推倒!谁叫他不回来!”一声令下,十来个村干部即刻推倒了一堵围墙,以示惩罚。那时候,乡村干部做坏事,真有点“鬼子进村了”的感觉,干群关系冷漠、冷淡。忙得下午三点才吃饭,就两大脸盆菜,一个辣椒炒南瓜,一个辣椒炒冬瓜。十几个人站着蹲着,吃得还挺香。现在想来,可愧疚啦!

  如今,党的富民政策好!“种田不用交税,上学不用交费”。种田还有杂七杂八的补贴呢!乡政府一门心思带领乡亲们在脱贫致富路上奔小康!他们兴修水利设施,改革耕作制度,推广农业科技等一系列改革。农村生产力得到大发展,农业生产得到大提升,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特别是近些年,下七人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做优农业”发展战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万亩金桔、千亩茶叶、百亩花木”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并与旅游市场对接,农民致富的大道越拓越宽了!

  下七乡社会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许多村建立了“农家书屋”,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新农村美景目不暇接;祠堂、民居等古建筑文化古韵美不胜收;舞龙队、唱山歌、地方戏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前景光辉灿烂,变化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哦,下七,我赞美你功垂青史的红色历史,更热爱你焕然一新的今天!你的峰峦、高山田园、金桔等一次次骄傲地走上画册走向全国,你的秀美定将风靡游客饥渴的眼睛;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随游客的目光从哪个角度摄去,都是一帧帧完美的图画!向人们展现的无一不是大自然和人们鬼斧神工的杰作!

  曾经泛滥成灾桀骜不驯的下七河,如今已驯服地流淌在碧绿的田野,宛如历史赠予你的勋带正挂在肩前;水电站盛开如一朵光彩夺目的红花,佩在你的胸襟,燃引无数厂矿企业像春天的杜鹃花,漫山遍野竞放艳丽。当年红军鲜血浇灌的大地,在下七烈士墓灼热的目光里,就这样执著地每年如期地绽放一个个山花烂漫的春天!

  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乡亲们谈起致富经个个眉开颜笑。“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可遗忘那些为新中国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的故事虽微不足道,渺小若晨星,但就像无数颗星星撩开了沉沉黑夜的一角幕幔,迎来了新中国光芒四射的朝阳!

  品味这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如口含一枚枚青橄榄,细细咀嚼,其中哲理耐人回味无穷。这些故事,伴着红米饭、南瓜汤,已成为人们今天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它们虽粗糙难咽,但营养极为丰富,过去、今天和明天,我们都不能缺少这种精神食粮,不能缺少这种“钙”,这种宝贵而独特的营养!半圆形的平平凡凡的烈士墓,这是井冈大地的饱满而神圣的乳房,是母亲的乳房,流出的乳汁,喂养着那么多人理想信念的辘辘饥肠!

  驻足墓前,展眼望啊!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那么不起眼?那是一条条红军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走过的路。从这条路走出一队队衣衫褴褛的红军、赤卫队。这条红军路,从沉沉黑夜挣扎而出,匍匐伸向晨曦微露的东方!曾经,无数纷杂如乱麻的路,散铺崇山峻岭筑一座迷宫,许多人走进去了就不再回来!伟人毛泽东找到了一条唯一的井冈路,一条路通向山外和黎明的路;一条通向遵义、延安和北京的路!路啊!再一次甩响你的神鞭吧!看,巍巍群山正悄悄蠕动,如一匹匹扬鬃长啸的骏马……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