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增强创作的辨别力

21.07.2015  14:54

  □刘晓彬

  黄文忠散文集《行走的乡愁》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纪实性的,比如《平仄通胜境,晨昏觅新途》《拂晓之星耀九州》《与青山同在》《茅坪,一个响当当的地方》《那年,那院子,那群细伢仔》等作品均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世态人情,供人借鉴,催人思考。

  其实,创作这类真实地反映历史和现实、及时传播自己对社会生活和人物事件观感的纪实性散文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是想要以此影响社会,影响世人。如《红军通讯员许发申》《游击队长沈招明》《苏维埃主席谢华芳》《赤卫队长吴国恩》《铁骨铮铮范家骥》《红军女侦察员王石妹》等作品。从收录的这些散文作品本身来看,纪实性散文必须具有真实性的特性,要求反映客观生活自身所提供的社会现象和人物事件与其所蕴含的本质。既要具有纪实性,更要具有文学性,这些作品存有可信性、形象性和思辨性这一独特的美学价值。

  可以说,散文集《行走的乡愁》中收录的纪实性比较强的散文作品,借助形象化的手法,比小说体裁更贴近生活。纪实性的散文作品虽然是叙述个别的人和事,这“个别的人和事”经过作家的选择而进入作品,却与纯粹的记述历史有所区别,创作者的选择,包含了“作家或诗人”的“哲学意味”的思辨。毋庸置疑,创作纪实性散文作品不可能像写小说那样借助于虚构,不可能运用艺术的概括来塑造典型。看得出,散文集《行走的乡愁》中收录的这部分散文作品的创作,不是借助典型化原理而是运用艺术转化的方法,即把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社会典型,经过文学艺术的加工,转化为文学艺术中的典型。这些纪实性散文作品的创作,是由生活典型的思想过滤幻化为文学艺术典型的创作。

  透过这部散文集中作品的字里行间,还可以切实感受到,文友黄文忠是一个激情燃烧,情感极其丰富的一个人。在这部散文集里,诸多篇章挥洒着父母情、兄弟情、姐妹情、夫妻情、师生情、朋友情、网络情……各种情感在这里被作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如描写父母情和兄弟姐妹情的篇章有《哦,那遥远的贫寒》《中秋月儿圆》《N年前的今天》《陪老父亲理发》《揣好母亲给我的七十块钱》;描写夫妻情的篇章有《相会待明年》《快乐的风吹到我家来》;描写师生情的篇章有《不会跳舞是我的心痛》《你采花,我采风》《三生暖》《才子教师满堂彩,魅力光焰万丈长》;描写朋友情的篇章有《树叶声声乐山林》《一个歌手和一群诗人的约会》《思念到永远》;描写网络情的篇章有《篱落疏疏素描》《醉在南昌》等等。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应该说视角都比较小,大都是从人们身边随时随处展开的生活琐事开始,然而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创作中,作者总是能把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散文作品无论长短,几乎篇篇都是在平常的生活琐事之中增强嗅觉的灵敏性和创作的辨别力。文友黄文忠对现实生活以及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洞察力,使得他的散文作品牢牢地植根于生活中,这也应该是一位作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