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倾听·行进中的基层回声)

24.01.2014  11:28

湖北粮食加工企业董事长谢松柏

流转的4万亩土地全部种粮

不怕没钱赚,就怕环境污染

本报记者 顾兆农

生产和经营粮食,不怕没钱赚,就怕环境污染!”1月17日下午,湖北福娃集团董事长谢松柏在湖北省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荆州代表团的大组讨论会上如此说。

福娃集团是湖北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这些年,企业从种粮食到加工粮食,从初加工到深加工,全产业链地生产、加工和经营粮食,企业赚到了钱,农民的收入也跟着不断增加。他信心满满地说,今年“福娃”的土地流转费用每亩从680元涨到了780元,而以前农民自己分散种粮,风调雨顺的前提下,亩均收入才五六百元。

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以后,农民既可外出打工挣钱,也可到福娃集团种地再挣工钱。企业何以出得起这流转土地的“高价”?他说,一靠土地规模经营;二靠科学种植,种什么品种的粮食,怎么种粮食,粮食企业比农民更专业;三靠粮食的深加工增益。

如今,福娃集团在湖北已经流转了约4万亩土地,全部用来种粮食。非但如此,还在黑龙江珍宝岛附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也都是用来种粮食。为何舍近求远?谢松柏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去年,邻省的镉大米事件,让他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如果“福娃”也遇上了这样的事,那企业的天就塌下来了!产业链的起始端如果出了问题,企业就没命了。因此,“福娃”的黑龙江基地,是应对类似不测事件的一种“备份”。

让谢松柏欣慰的是,今年湖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1月22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江西粮食生产企业董事长凌继河

1.8万亩耕地都改种双季稻

土地租期短,不敢大胆投入

本报记者 吴齐强

这些天,凌继河正在与银行沟通贷款,他打算再建两个粮仓,购置烘干机及大型农器具。“如今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土地使用权期限越长,公司就越放心,也敢加大投入了!

凌继河是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绿能公司是安义县最大的农业生产的企业,租赁土地达到1.8万亩。

这几年,绿能公司业绩不错,土地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许多原来只种一季的改种成了两季,耕作条件好的变成了(早)稻—(晚)稻—(菜籽)油三季。业绩好了,农业工人的收入也提高了,“去年单是给工人发超产奖就有156万元。”凌继河说。

公司虽然不断壮大,凌继河却仍有烦恼。一是流转的土地期限大多是一年,五年以上的只有4000亩,占整个流转土地面积的22%,期限短,公司就不敢大胆投入;再加上成片流转的土地不多,插花严重,难以适应机械化大面积耕种,有1/10的面积完全靠人工播种、收割,成本加大,尤其是季节工难请,价格也高,“一天得200元钱。”凌继河说。

土地使用权期限长,我们才敢投入。今年除了国家项目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公司也敢投入每亩600到1000元改造提升农田灌溉等条件,尤其是可以平整土地,更有利大型农器具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凌继河说,“比如现在四对夫妇只能管理1000亩左右的土地,如果实现全程机械化,四对夫妇至少可以管理2000亩,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据悉,为改变农民自发的、零星的、口头的、短期的流转模式,今年起安义县启动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农户成片规模化长期流转出所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向种粮大户集中,培育更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业龙头企业。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