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被困在车内 四种办法教你迅速的逃生
原标题:不幸被困在车内 四种办法教你迅速的逃生
意外无处不在,哪怕再小心谨慎的人,都会不经意间身处危急环境中。此时,后悔已无济于事,追究责任可事后进行。逃离车辆,远离危险,才是当务之急。无数案例证明,紧急情况下,留给车主自救时间并不多,多则数分钟,少则只有区区十几秒。必须在数十秒中,完成“密室”脱逃,成功则生,失败则死。这里总结四种逃生方法,有些可能大家已经熟知,有些却不那么熟悉,一起来复习,生死攸关的事,做再多的功课也不嫌多。
低速上锁,高速解锁
相信大家对“北京广渠门事件”并不陌生,去年7月,一位小伙子因路面严重积水,汽车熄火,门怎么都打不开,用头撞玻璃,头撞破,车门未开,不幸溺亡。同样还是在广渠门,今年5月4日,一男子持刀向一些缓慢行驶的车辆上的司机和乘客行凶,有司机受伤。由此引发一个问题,行驶中,车门锁还是不锁?电子车锁极其脆弱,水浸、火烧等均会令其失效,进而将人困在车内。车辆如不上锁,缓慢行驶中,会有遭遇“外敌”入侵的可能。有一折中方案:通常情况下,启动后,车速超过20km/h一些车辆会自动落锁,此时车主须主动解锁,只要速度不降下来,就不上锁;当然,车上有小孩除外。在市区走走停停,红绿灯反复起步,低速行驶必须维持落锁状态。特殊天气下,如暴雨大风天气,即便在城区低速行驶,也须开启车锁。
事实上,在欧洲,许多车型不提供自动落锁功能。汽车安全专家对此解释说,事故中,车锁开启能大幅提高乘客逃生几率,任何电子设备在事故中均有可能失效。那么为何许多车型进入中国都有了自动落锁功能?只因为中国买家喜欢,这是专为中国调整!
逃生锤,选大号的!
最近,厦门BRT公交车大火事件轰动了全国。事故中,多名乘客抢夺逃生锤砸车窗玻璃,可惜,硬是没砸破。公交车上,人可站立,容易发力,如此尚不能砸破玻璃。在空间更为狭小、乘客只能保持坐姿的轿车内,难度只会更高。如何通过这一考验?
首先,将逃生锤换大号的,具体尺寸多大,以能放进驾驶员车门储物格为宜,且其中一头为尖头。其次,去保养时,和4S店技术专家们交流,问清楚玻璃那个位置最为脆弱,做到心中有数。再次,闲暇时要进行虚拟练习,在最短时间拿出逃生锤,在狭小空间内调整到最容易发力的姿势,并朝玻璃最脆弱的地方“装模作样”敲几下。最后,还得练习从开启一半的车窗往外爬。为何只是一半?玻璃砸开后,只会砸开个洞,只有车窗的一半面积。
天窗!逃命首选
厦门BRT事件中,便有乘客从天窗逃生,其实轿车也可以。汽车天窗按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手动式和电动式,前者不受电路影响可以直接手动打开,部分电动天窗也提供应急开闭功能,开启方法要看具体车型的说明书。天窗开启需要使用随车配备的开窗工具,这套工具存放位置各有不同,有的是直接放在天窗面板背后,有的则是在仪表台附近,具体位置视不同车型而定。
天窗逃生在汽车入水时,最为有用。此时,四个车门和车窗受水压影响,极难开启。而天窗由于车仍浮在水面上,不受水压影响。留意国内外入水成功逃生案例,多数经由天窗逃生。先尝试电动开启,电动开启失效,再用手动,手动失效,则用逃生锤。注意,天窗逃生失败,次选仍不是车窗,而是尾厢。一辆车重量主要集中在车头,那里是发动机舱,沉入水中姿态是车头朝下,尾厢朝上,而且,由于尾厢空间大,浮在水面更多时间,给逃生留有可能。
尾厢,最后的救命窗口
2009年3月,唐山3名持刀蒙面的绑匪劫持一对情侣,两名受害人身上被犯罪分子浇洒汽油捆绑后囚禁于后尾厢中。眼看命在旦夕,受害人猛然想起刚刚学会了怎样从车内打开尾厢盖,于是2人挣脱绳索,在途经铁轨颠簸路段噪声的掩护下打开轿车尾厢成功逃脱。
遇见紧急情况,如四个车门、四个车窗均不能打开,不要绝望,还有尾厢。发展至今,多数汽车后排能够翻折放倒,尾厢可从内开启。不过,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必须事先进行多次演习。全家一起进行演习,最好能做到30秒完成。在尾厢关闭的情况下,车内可能没有光线,站在车外,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容易,一旦身处黑暗环境,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结语:学会总结
吃一堑,长一智,这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让自己身处危急环境时,破窗逃离,再去积累经验,那风险太高,分分钟出人命。身为车主,应从过往事故中汲取经验,将自己代入,设想自己置身那种环境中,会否处理得比当事人好?又或是更糟?命只有一条,要学会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汽车伤害。最后提醒几句老生常谈的话:车没了可以买,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能不出门便不出门。汽车“密室脱逃”,这门课得及格,但希望一辈子都用不到。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