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在香港新界感受围村新年盆菜宴

22.02.2014  12:44

  香港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依然还保留着一些都市里的乡村,称为“围村”。正月里,围村里的人们祭祖、吃盆菜,为新添的男丁点上红灯笼,种种仪式,沿袭了华南地区盛行的传统。

  新界大埔头围村的春节“盆菜”声名远扬。马年新年的一天,记者慕名来到大埔头围村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正赶上当地居民忙着准备当晚隆重而盛大的盆菜宴席。夕阳下炊烟袅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片繁忙与喜庆的气氛。

  藏在新界大山之中的大埔头围村由邓氏族人兴建。新界邓氏原籍江西省吉水县白沙村。宋朝时期邓氏祖先来到香港,十三世纪时迁居至大埔,并建立了围村。二十世纪初兴建的广九铁路将大埔头围村分为老围和新村。如今,现代化的高速列车不时从村内呼啸穿过,但一围一村570多位居民并没有因为铁路产生隔阂,反而更加相亲相爱,齐心将延续数百年的传统保留下来。

  今年65岁的邓兴华是邓氏第23代传人,是新村中辈分较长的老人。他热情地带领记者穿梭于围村的大街小巷,向记者介绍围村历史。尽管这是香港近6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但村里男女老幼的热情,以及制作盆菜时传出的扑鼻香味,让外来者一下子就融入其中。

  夜幕降临,大埔头围村家家户户院子外面支起方桌,摆上板凳和碗筷。各家主人从厨房里端来一盆盆堆得冒尖、热气腾腾的盆菜。

  盆菜象征着来年生活“十全十美”、生意赚到“盆满钵满”,还要家人“团团圆圆”。“盆菜”选材十分讲究,例如花菜就是取其粤语谐音“发财”的美好寓意。

  邓兴华老人告诉记者,盆菜的起源有好几个版本,都与香港及华南一带相关。一种说法是文天祥被元兵追杀,逃亡至现在的深圳一带。天色已晚,众将士饥肠辘辘,当地村民同情他是忠臣,用仅存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做饭。因为没有足够的碗碟,只好拿木面盆盛菜,将士们围盆而食。这就是日后盆菜的雏形。

  无论起源如何,但有一点始终不变,就是盆菜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温暖记忆。春节期间,围村的年饭一定少不了盆菜。离乡的人们都回家了,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品尝丰盛且热气腾腾的盆菜,一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

  圆圆的大盆内,美食一层又一层的叠放,有“盆满钵满”、“丰衣足食”之意。满满一盆菜肴足有9至12层之多。以前村民就地取材,用料多为萝卜、芋头、豆皮、猪皮及猪肉;生活逐渐富足后,村民将墨鱼、鸡肉、虾等较为昂贵的食材也加入“盆菜”中。

  当地被称为“大埔头厨神”的邓善恒师傅告诉记者,猪肉需要从早上开始炖煮,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炖出所需的味道。烹调盆菜被视为是对厨师的考验,既要有耐心长时间驻守,又要对火候控制得恰到好处。

  这一天,大埔头围村共摆了300桌盆菜宴席,全村村民,以及他们回乡团聚的子女和慕名而来的客人共2000多人一起享受了这传统的盛宴。一位澳大利亚游客彼得受当地的朋友邀请也到大埔头村专门体验盆菜宴。他告诉记者:“盆菜宴这样的盛况非常令人激动,能够有机会体验中国传统风俗并且亲眼见到这样的风俗被一代代传承下去,感到非常高兴!

  近年来,香港越来越多的食府开始在农历春节前后提供现代方法烹制的盆菜产品,除传统盆菜外,日式盆菜、咖喱盆菜、西式盆菜、素食盆菜等不同口味五花八门、丰俭由人。(记者 颜昊)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