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学圩镇整治与管理的江西于都银坑模式

15.12.2014  14:31

  圩镇规划建有服装一条街、家具一条街、小商品市场一条街、农贸市场一条街;圩镇管理配备城管中队、保洁公司、圩镇整治建设理事会、群众义务监督员……于都县银坑镇圩镇交通、商贸等井然有序。

  12月10日,记者走进银坑镇,感受到了这里在圩镇整治过程中,坚持拆与建、堵与疏、管与劝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科学辩证法,围绕民意,书写出一个大镇的繁华美丽。

   拆与建获得的变化

  银坑镇,是于都县的北方经济文化重镇。然而,繁荣的人流物贸带来了规划、管理等一系列的难题与困境。

  过去,由于一些老街道乱建乱搭,街面拥挤不堪,出门赶个集犹如出了趟远门,常常是早上起来上街买个菜,得中午才能“”回来。因此,圩镇陷入“整治——反弹——整治”的怪圈。

  为走出怪圈,该镇从今年5月起,进行了规划修编,实行拆除一批、建起一批的方式,决心从根源上消除“脏、乱、差、堵”现象。

  一份数据见证了银坑拆与建的力度和气魄:今年5月以来,该镇共拆除“两违建筑”16栋、2680平方米,拆除违章搭建物841个;搭建集贸市场3个,建设绿化景观带2300余平方米,硬化街道小巷路面2000余米。

   堵与疏换来的畅通

  一年前的银坑镇,首先看到的是:街道上车辆行人你拥我挤,摊位乱七八糟……这些现象的产生,并不是没有管理,而是反弹严重。为此,该镇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启动“系统整治、长效治理”模式。

  从5月夏日酷暑,到10月秋风渐寒,镇里的干部每天坚持在整治一线。4个月时间,从拆除违章构筑物,到引导摊贩入棚定点经营、规劝店主实行店内经营,没有人抱怨过。

  紧扣“”字,该镇制定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圩镇规划,将商品物流市场规划为服装一条街、家具一条街,小商品市场一条街、农贸市场一条街,并通过宣传发动、集贸棚扩建、摊主座谈会、引导入棚等工作,以及长达近2个月的规劝引导、秩序维护及违章执法等措施,实现店铺入棚定点经营。

  11月20日,是银坑镇统一实现定点经营的日子,家电经营户林波看着店门前畅通的街道,看着店里生意因为整顿带来的红火场面,特意买来了一串鞭炮,与家人热闹了一上午。

   管与劝带来的和谐

  走马银坑镇,一谈起圩镇整治效果,百姓最大的感叹是:圩镇的繁荣有序,得依靠3支队伍,是他们的管理与劝导带来了银坑的和谐之气。这3支队伍分别是城管中队、群众义务监督员以及城市保洁员。

  银坑镇人口众多,平均每天产生10至12吨生活垃圾,垃圾成山、街道脏乱也成为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银坑镇积极借鉴县城城市保洁模式,成立了环卫所,并引进深圳龙吉顺公司,在全县开创了乡镇垃圾外包处置的先河,使圩镇垃圾日产日清。

  相应地,在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同时,银坑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招收了6名敢于动真碰硬、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城管协管员,形成规模达10人的城管中队,促成圩镇长效管理形成合力。

  在管理的同时,银坑镇还组成文明劝导队——群众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各行业代表、退休干部等群众威望高、信誉好、处理矛盾纠纷能力强的优势,让广大群众切实发挥主人翁作用,主动参与到圩镇整治及建设管理与劝导不文明现象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