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地契记录家园变迁:殓葬亲人无奈卖地

30.10.2013  18:27

  核心提示:在一份写明了卖田葬母的田契中,田主人的母亲,就是在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民国37年10月间死去的。因为没有钱给母亲下葬,无奈之下,田的主人把以此为生的路上门田断卖给了别人,既失去了母亲,又失去了土地,让人看后为其遭遇倍感心酸。

  本文摘自:《海南日报》2013年10月28日第015版,作者:杜颖 武威 于丽丽,原题:《汉族地契:记录琼人家园变迁

  细薄的田地契,诉说着时代的沧桑之变。

  从海南民间收集到地契、田契、园契,可以看出琼岛社会当时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的种种演化,被人们称为“历史的佐证”。尤为难得的是,这些“土生土长”的契约记录的是海南所经历的人情世态,因此,每一张契,几乎都是一段历史时光投下的影子,令人感到弥足珍贵。仅存不多的契书中所描述的历史,又多与社会动荡、自然灾害、军事战乱等紧密相关,凸显出的是琼人家园的血泪变迁。

  海南汉族地区田地契的保存,曾经历过几度浩劫。1953年的土地改革,海南民间存有的契约、借据等,大多被集中起来在广场上焚烧,现存下来的各类文字其实已是凤毛麟角,在对海南田地契的梳理中,我们从仅存不多的契书里,仍可窥见历史的一角,而这些在契书中所描述的历史,又多与社会动荡、自然灾害、军事战乱等紧密相关,凸显出琼人家园的血与泪的变迁。

  天灾下的艰辛生活

  4年前的清明时节,原三亚市文化局局长蔡明康在三亚罗马村岳父的卧室瓦片下,发现了一张民国31年(1942年)的田契,这是老人二女儿阿喜和堂叔父周昌豪之间,买卖五公塘田的文字。田契里的见证人是昌嗣、昌有二人,都是断田人的亲房弟兄。

  田契的原文是这样写的:“立断田契人周昌豪,有祖遗下五公塘水田一丘二工(1.2工约为1亩),因今年牛瘟,村中无牛力租耕,特此田断给侄女阿喜,所议田双方合理,田价豪(指周昌豪)即日领足,从断日起豪田为喜己业,口言无凭,立断契交喜为据。断田人:周昌豪;同见:昌嗣、昌有。

  断田契字里所说的,“今年牛瘟,村中无牛力租耕”,深刻反映出了当时发生在崖县的历史事件。

  民国31年,是崖县瘟牛病最为严重的一年,瘟牛病在全县内发生,时间长,死牛多,普遍出现了田丢荒、园长草的荒凉景象。

  据《三亚古今纪事》记载,民国31年:“是年,眉山地区发生牛疫,初自风岭、长山,后到梅东、梅西,发病约10天就死亡。疫情持续三四个月,共死亡耕、菜牛2000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