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5.2014  11:10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资金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但由于过去从上到下没有形成对“三公”经费使用的基本监督机制,三公”经费的核定、使用、管理和内外监督长期处于弱化状态,其衍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社会各界对加强和规范 “三公”经费管理的呼声日渐强烈。国务院颁布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中提到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今年地方各级审计部门将“三公”经费支出和管理情况列为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

  据近年来审计和审计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地方“三公”经费支出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部分公款接待缺乏有效管理制约。目前,大多数部门虽然对招待费的管理采取了定额包干和统一管理的方式,但实际控制情况并不理想。(一)公款接待的随意性较大。有些公款接待成了“”字名义下某些人搭建的大到工作交往、小到私人聚会的平台。上级来人检查考核、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外出招商引资等各种名义下的迎来送往之风较为盛行。此外,同城吃请,干部为融洽关系,利用公款进行私人之间的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等也是“家常便饭”,有些人甚至还存在将能够使用公款接待看作是一种“面子”的思想。同时,部分单位领导在审核少数干部超定额、超范围开支的招待费时也存在“老好人”的思想,把关不严,或者变通处理。(二)公款接待费用不断增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单位公款接待档次和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大多数单位的接待费用支出远远超出了机关公用经费2%的规定比例,审计中发现个别单位的接待费用支出甚至超过单位总支出的30%以上。(三)部分单位公款接待费用报销管理不够规范。据了解,一些单位把诸如送礼、联络、娱乐活动、滥发补助补贴等费用采取开具餐饮、副食等发票的方式,以招待费名义报销或者向下属及基层单位转移报销,部分招待费支出深藏玄机,难以控制和查证。同时,也还存在部分单位核算人员有意采用错记支出明细或采用其他非招待费票据报销的方式隐瞒招待费支出,导致单位招待费反映不准确。

  二、公车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手段。随着经济社会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认识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多样化,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1、少数单位违规超编超标配车。大部分单位的公车都是领导干部享受的一种福利待遇构成,很多单位都极尽所能,有条件的购车,没有条件的绞尽脑汁创造条件购车,超编、超标配车现象在一些二级单位较多的部门及有建设项目任务的单位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就是将车辆挂在二级单位或建设项目部名下,且车辆使用的自由性很大,公私难分。还有些领导干部长期占用下属单位车辆,将车辆费用转嫁。2、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制度规定不细致、有效监管缺位以及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得多的成本,隐性浪费和贪占现象比较严重。3、公车私用现象较为普遍。公车兼具服务领导和业务公干,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服务领导优先于业务公干,业务公干用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导致部分普通干部颇有微词。

  三、公费差旅考察作为干部常规性福利渐成趋势。近年来,公费考察已俨然成为一些单位为干部准备的一种福利待遇。尤其是部分具有审批权限和行政执法职能部门,基本上每年都会安排干部以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进行出差、旅游观光,而实际并无学习、培训内容、也无明确的会议、考察任务。而部分经费相对紧张,职能相对较弱的单位领导和干部,也有采取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单位外出培训、外出开会名义轮流出游等形式进行的公费旅游活动。此外,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公费考察也时有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加强地方“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管理机制,从源头防治腐败。一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预算制度,积极探索和实行把“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具体化。二是探索创新日常监管机制,建立经费支出廉政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控制随意性支出冲动。三是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大联合监督力度。四是建立反腐败贿赂法,对有关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和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和严格实行。五是建立“三公”经费公示制度,实行定期晒经费支出,明确支出内容。 

    二、加大公开力度,联合监督制约。一方面,强化各单位公开行政成本的力度,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须详细分类列出,逐笔逐项公开,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另一方面,加强党内外监督,除了发挥人大常委会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外,特别发挥审计监督的力量,让“三公”经费不当支出的猫腻无处遁形;充分发挥媒体与群众舆论监督作用,对各单位部门“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做跟踪报道,使其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三、加强惩戒问责,做到标本兼治。一是严格执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同时,明确“三公”消费的法律或制度责任,对“三公”经费的浪费额度做出细节上的具体规定,使治理“三公”经费问题有规可依。二是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三公”消费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三是执纪执法机关要严肃党的纪律,对有违反“三公”经费使用规范的都必须要严肃处理,处理到具体事、具体人,标本兼治,力争做到舆论上严厉谴责,经济上加倍处罚,法律上严加惩处。

  四、加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关“三公”经费使用的教育,增强“执行规定和监督使用”和“节约财政资金”的自觉性。特别响应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的“反腐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监督氛围,切实纠正“法不责众”的错误观点。(彭泽县审计局 郭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