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太空淘金热 新型产业链格局浮出水面

13.12.2013  12:52

  此时此刻,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地球人的太空淘金热,新锐词汇“(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再合适不过了。

  自2日发射升空以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已飞行11日,如果一切顺利,明天将(12月14日)着陆月面。落月后,“玉兔”号月球车将离开“嫦娥”怀抱,在月面开启科考之旅。

  大洋彼岸,丹尼斯·蒂托正在计划一趟火星之旅。这位雄心勃勃的美国富豪给他的特殊旅程命名为“火星灵感”,目前的行程安排是:2017年登陆火星。

  此时此刻,距离上世纪5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上太空轨道不过几十年。人类脱离地球表面的技术却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演进。

  “在浩渺无垠的太空资源超市里,地球只不过是一块毫不起眼的面包屑。”包括迪亚曼迪斯在内,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超级富豪以及各国政府,都一致认定:下一个淘金场,在太空。

  新一轮太空淘金的过程中,一批新型产业链格局渐渐浮出水面。说到这里,怎能少了理查·布兰森的名字。

  这位航空大亨受“X大奖”的启发,在2004年成立了一家太空商业旅游公司。2005年布兰森旗下的维珍集团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签约,斥资2.25亿美元在该州兴建航天发射中心,用来发射搭载太空游客的火箭飞船。这个太空中心投入使用的第一个10年,布兰森打算把5万人送入太空。

  而就在2015年,著名歌星莎拉·布莱曼将搭乘俄罗斯的飞船进入太空,前往距地球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进行10多天的太空之旅。

  维珍航空,飞向太空!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广告词。不知道莎拉·布莱曼到时会不会改签航班。

   淘金术之一:多快好省上火星

  美国人对火星的热情与日俱增。

  就在上个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MAVEN)”探测器搭乘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出发,直奔火星而去。

  去年,NASA让重达一吨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着陆。

  现在,该机构还决定向火星再发射一个探测器,以探索地质结构。新发射器名为“洞察号”,预计将在2016年3月27日抵达火星。

  美国的好奇,也勾起了其他国家的兴趣。

  欧洲航天局局今年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签署了一项协议,合作开展ExoMars火星计划,目的是探索火星上是否曾存在生命。

  亚洲国家不甘落后。这一次,印度拼了命也要抢在中国前面。

  11月5日,印度首个火星轨道探测器Mangalyaan(在印度语中意为火星飞船)成功升空,这是亚洲国家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而该探测器的研发者——印度太空研究组织,也成为继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后,第四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航天机构。

  Mangalyaan大小如一辆小轿车,配备装置包括甲烷或沼气传感器以及彩色相机,如果一切顺利,将在2014年9月底到达火星。

  不过,1亿美元左右的研发费用在印度引发不满。一些批评人士说,民众贫困问题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空间项目不合时宜。但支持者直言:你不能指望这1亿美元就能帮助数百万印度民众脱贫。

  火星之后,印度还瞄准了太阳。上个月,太阳物理学家齐聚印度硅谷——邦加罗尔,为Aditya 1(携带设备对日冕进行研究,预计2015-2016年发射)计划集思广益。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对月球的探索也相继出现新进展。

  美国政府去年推出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重返月球计划,包括建立一个月球前哨基地。

  俄罗斯政府则宣布大规模增加太空项目支出:2013至2020年间,花费2.1万亿卢布(约合640亿美元)发展航天工业。

  该国准备在2015年向月球发射一颗无人探测器,重启休眠已久的月球探测计划。

    1 2 3 4 下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