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南一老地质工作者耗时20余年编成600万字“找矿大典”

12.06.2014  18:19

编写矿产信息卡片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生前杨衍忠每天都这样静坐在桌旁,仔细翻阅,乐此不疲。

人民网赣州6月12日电 (记者秦海峰)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高级工程师杨衍忠,退休后20余载执着坚守,编写了9套近600万字的《江西南部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信息卡片》。在生命弥留之际,他把这基本完稿的信息卡片无偿捐献给国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高尚情怀,为赣南地矿人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近日,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批示:杨衍忠同志事迹十分感人,值得我们学习。

整合捐献毕生积累的地质资料 指导后人地质找矿

杨衍忠于1938年出生于江西瑞金的一个红色家庭,母亲刘招娣是个老红军,红军五次反围剿后,作为红军妇女宣传队队长留驻瑞金继续开展革命,尔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起来关进监狱迫害多年。1956年,年仅18岁的杨衍忠,作为县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被瑞金县委分配到中南煤田地勘局128队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杨衍忠常年在野外从事物化探工作,前后历时有整整38个年头。38年来,他先后承担过《南岭地区地质找矿成矿预测大普查》和《江南地轴多金属成矿预测》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找矿重大项目。1994年,经杨衍忠优选三次的两项物化探异常查证,均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安远园岭寨中型以上钼矿的发现及大龙——淘金湾25条金矿脉的发现,为1995年跨世纪重点勘察工程的立项和散金矿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

自1983年起,杨衍忠作为华南物化探科技情报网江西分网联络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赣南片联络组组长,到闽、粤、湘、赣四省的地勘单位,参加各种地质学术报告、交流会,并深入赣南多个知名矿区勘察、调研,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地质矿产、物探遥感资料,为南岭地区找矿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地质数据遵循。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杨衍忠真切感受到了地质基础资料的薄弱与匮乏。

杨衍忠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话,揭示了他为何要完成这一“庞大工程”:参加工作50多年来,花去很长的时间收集齐全了南岭山脉六个省的地质、水文、矿产、物、化探资料,还把当年冶金、核工业、有色和多个地质队及省局科研所等部门近80年的地质资料收集起来了,是几代找矿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无价之宝。如果不能把这些资料变成一整套完整的信息卡片,指导后人地质找矿就是浪费。要说意义嘛,就是给后人做一块铺路石。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