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员:火眼金睛辨安危

04.06.2015  13:10

  6月3日,暴雨再次袭击了婺源县,大鄣山乡西山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詹冬养深一脚、浅一脚,在瓢泼大雨中监测着整个山体的动态、捕捉可能出现和微妙的危险信号。就在上周,詹冬养因为及时发现了一处潜在的隐患点,让身处险境的农户成功脱险。

  老监测员火眼金睛揪出隐患点

  5月24日,婺源已经连续下了几天的雨,达到暴雨级别。西山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詹冬养发现牛头山村小组詹锦光屋前的山体出现异常。

  “房前屋后出现多条细小裂缝,虽然不明显,但不容小觑。”凭着多年的经验,老詹立即拨通了乡土管所的电话。国土部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查,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经实地勘查,受直接影响的詹锦光户房屋处在该村最高位置,北侧厨房部分地面已下沉30厘米左右,房前水泥地面及正屋出现多条裂缝,随时都有下滑可能。且坡体极陡,下方有一条村路,是村民洗衣、洗菜必经之路,一旦发生山体滑坡,经过的村民就有被掩埋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现场工作人员当即拉起警戒线,竖起警示牌,对该村民便道暂时实施封闭,禁止通行。并向涉险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当地政府和国土所遂对该户暂时搬迁至其他临时地质地灾害安置点。

  5月25日凌晨3时,詹锦光厨房门前坡体、树木及水池随着土石一同下滑。由于发现、处置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滑下来的土方量有几十立方米,如果砸中人的话,后果难以预料。这一切,要感谢监测员的一双火眼金睛啊!”大鄣山乡国土所工作人员说。

  数十名监测员时刻绷紧防治弦

  据国土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婺源县地质灾害以小规模为主,主要分布于山区的变质岩类、花岗岩类风化层中,少数分布于沉积岩(石灰石)风化层中。

  “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北部、东部地区,重点防护区段为大鄣山乡、沱川乡、浙源乡等地。”该人士说,由于汛期降水呈现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该县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时段为4月至7月。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将可能诱发群发性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于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点防护区段,该县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了专门监测人员,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及要求。“全县数十名监测员,在降雨集中期是不能离开岗位的,必须时刻观测记录隐患点的变化,并向上一级责任人汇报情况,而这些监测员一年也就是1200元工资。

  詹冬养就是该县数十名地质灾害监测员中的其中一位。今年64岁的他已经连续10年担任西山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员,多次被省市县国土部门授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优秀监测员”称号。

  地质灾害多村庄迁至安全地带

  “大鄣山乡西山村委会茶家太村是个重大地质灾害点,一到雨季就会发生山体倒塌和滑坡等险情。”国土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因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全面做好防御工作需要全民参与,形成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监测网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和消除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

  据介绍,詹冬养主动担负起监测职责,无论白天黑夜,不顾山高路险,每隔1至2小时就戴斗笠、披蓑衣、拄木棍,背着装有各种监测仪器的工具包上山巡察,仔细测量每户乡亲房前屋后的山体变化,遇紧急状况第一时间鸣锣示警,为降低灾害损失赢得宝贵的时间。

  最让老詹难忘的是1998年特大洪灾,当时,茶家太村小组四面楚歌。“村前村后的山上一夜之间出现4条大裂缝,长约400多米,宽数厘米。虎视眈眈地盯着山下的40多户人家。”据介绍,一旦山体滑坡,后果不堪设想。

  老詹早年做过村委会主任,担任过村党支部支委。在老詹的大力推动下,当地政府将茶家太村小组列入新村建设规划,40多户村民目前已经搬到了离原村址几百米远的安全地带居住。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