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降半旗悼地铁事故遇难者 拘押2名地铁员工

18.07.2014  16:38

莫斯科地铁15日早高峰时段发生脱轨事故,导致至少2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领事部官员莫斯科时间16日凌晨证实,两名男性中国公民在莫斯科地铁脱轨事故中遇难。莫斯科市政府宣布16日为哀悼日。当天,莫斯科市民手持鲜花和蜡烛,前往事故发生地附近的地铁站悼念遇难者。

事故造成6名外国人丧生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领事参赞蒋薇对记者说,截至莫斯科时间16日凌晨1时25分,经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领事官员在事故现场核实,确认有两名男性中国公民在莫斯科地铁脱轨事故中不幸遇难。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已及时同这两名遇难中国公民的国内派出单位取得联系。

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网站16日发布的消息,中国驻俄大使馆对此高度重视,将全力协助两名遇难中国公民家属做好有关善后工作。目前,使馆领事工作小组正同俄方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是否还有其他中国公民在此事故中伤亡。

另据俄罗斯媒体16日报道,莫斯科紧急情况部门消息人士称,莫斯科地铁脱轨事故共造成6名外国人死亡。遇难的2名男性中国公民年龄分别为33岁和40岁。

报道称,目前仍有5名遇难者的居住地尚未确定,其余遇难者均来自莫斯科地区。

约150名伤者仍留院治疗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普奇科夫15日晚表示,该事故搜救工作已经结束,善后工作正在展开。

莫斯科各大医院正在全力救治地铁脱轨事故伤者。据俄罗斯卫生部消息,截至16日,约有150名伤者仍留院治疗,其中50多人伤势较重。事故发生后,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出动了10架直升机,将20多名重伤员送往医院救治。共有7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救援,动用各种设备200多件。

事故发生后,地铁“深蓝线”暂停运营两天,莫斯科市政府调集大量公交车帮助转运乘客。在斯拉维扬斯克地铁站口,贴出了公交车路线图,告知市民如何乘公交车到达附近其他地铁站。100多名志愿者在地铁站附近为乘客发放公交换乘路线图。

莫斯科降半旗悼念遇难者

地铁脱轨事故发生在“深蓝线”胜利公园至斯拉维扬斯克两站之间的隧道内。这两个地铁站16日暂时关闭,地铁入口处摆放着很多鲜花和蜡烛。

莫斯科人阿列克谢来到地铁站哀悼遇难者,他献上几支鲜花并默哀。阿列克谢说,自己的朋友就在昨天出事的地铁上,万幸的是,前三节车厢脱轨,而他的朋友在第四节车厢。“朋友告诉我说,地铁紧急刹车后,所有人都摔倒在地上,车厢里满地是血。我的朋友和其他人打开地铁车门,沿着隧道走了大概二三十分钟,之后救援人员就赶来了。我的朋友只有轻微擦伤,但他被吓坏了。

哀悼日当天,莫斯科政府、企业和众多机构都降下半旗。俄罗斯国有电视台、莫斯科市属电视台、以娱乐节目为主的REN电视台等纷纷取消娱乐节目,很多餐馆和俱乐部也停止了晚间的助兴演出。

调查

俄罗斯拘押2名地铁员工

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发言人马尔金15日表示,该委员会初步排除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倾向于将本次事故定性为人为事故,并表示将很快查清相关责任人。

据俄罗斯总统新闻局15日发布的公报,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并责成俄联邦调查委员会对该事故发起刑事调查。

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16日说,已拘押2名莫斯科地铁工作人员,原因是他们涉嫌违反安全规则,从而导致地铁脱轨事故的发生。这一委员会说,2人已接受问询。另外,一些高级别官员也可能被逮捕。

据报道,俄罗斯调查人员表示,被拘押的两名工人包括一名地铁维护领班及其助手。

调查人员怀疑,事故原因可能是地铁道岔装置故障。俄罗斯侦查委员会发言人马尔金16日说,他们已对两名直接责任人展开调查,两人都是地铁公司员工,他们被怀疑在安装地铁铁轨道岔转换器时违反操作规定,导致轨道误差超过正常范围,引发事故。据称,不排除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工程承包商和其他相关人员。

本版综合新华社钟欣

分析

莫斯科地铁惨剧何以酿成

莫斯科地铁15日早高峰时段发生的脱轨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顶着“地下宫殿”光环的莫斯科地铁,继2010年地铁连环爆炸案后,再发惨剧。不过,和四年前的恐怖袭击不一样,这次莫斯科地铁事故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错误信号”成为这次事故的关键词。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地铁供电线路电压突变,导致地铁自动报警,引发列车紧急制动是这次脱轨事故的直接原因。

不能简单概括为设备老化

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发言人马尔金当天表示,该委员会初步排除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倾向于将本次事故定性为人为事故,并表示相关责任人将很快被查清。他说,信号系统故障、路基下沉、列车故障等一系列因素被列入调查范围。

表面来看,很容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线路超期服役。而实际上,尽管这次出事的地铁3号线(深蓝线)最早启用于1938年,但是发生事故的区间投入运营不到10年;同时,该线是莫斯科地铁最早完全淘汰老式列车、使用新型地铁列车的线路,在莫斯科地铁网中可谓是最现代的一条线路。显然,这次莫斯科地铁事故原因不能用“设备老化”简单概括。

控制系统或存在薄弱环节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最发达的地铁网络之一。官方数据显示,莫斯科地铁工作日日均运量超过900万人次,平均运行时速超过每小时41公里(包含进站停车时间),平均发车间隔仅为90秒,而工作日早晚高峰的发车间隔仅有50秒左右。

莫斯科如此高密度的地铁运行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而莫斯科地铁确实也由较为先进的控制指挥系统完成调度,一座线网控制指挥中心和12座线路控制中心对全市地铁实行分级控制,各线路控制中心规模不大,但集中了行车、电力、环控等多种调度功能。

长期以来,莫斯科地铁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运营近80年来,15日这样的出轨事故是头一次发生。

但是,莫斯科地铁近年来轻微安全事故频率增加也引发人们关注。去年6月5日,地铁1号线(红线)电缆起火,造成7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7500多名乘客被紧急疏散;仅过了6天,地铁9号线(灰线)又因车厢故障紧急制动,造成至少10人受伤。在俄罗斯专家看来,莫斯科地铁事故频发折射了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当中遇到的问题。

俄罗斯社会规划研究所所长韦里金认为,尽管15日发生事故的地铁线路运营并不长,但它仍是在旧的模式下建设的,控制系统上可能存在薄弱环节。他说,这次地铁事故给城市管理者敲响警钟,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对城内的地铁、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进行调查摸底,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