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蓝:地铁禁饮,别把道德的活给法律来干

29.09.2015  11:30

  去年7月1日,《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增加了禁止在列车内饮食等规定。记者了解到,自从《条例》实施以来,乘客在地铁上吃东西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不过,近日,一条关于一对夫妻在南京地铁车厢内喝饮料被处罚的消息在微博上引发讨论。对此,南京地铁方面曾表示,在车厢内喝水是否会被处罚,要根据现场情况界定。(9月28日《现代快报》)

  地铁禁饮规定和执法“真枪实弹”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时,引来的不是一片欢呼声,而是一片质疑之声,有赞同也有反对,而且反对的呼声更高,有的网友就说,如果禁喝饮料那不是放屁也要禁了,这不是多污染空气,但是这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能够说不放屁就不放屁么?

  显然地铁禁饮还是来得太猛烈了一些,规定的制定与“接地气”还有所差距,所以在执法的过程中才会民怨四起。虽然制定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未免有点矫枉过正,太注重“恶果”造成的影响反而忘记了应该有的人性,因此连逻辑都颠倒了。

  笔者认为,地铁禁饮并根据现场情况界定处罚是把道德的活给了法律来干,虽然中国正在法治中国的道路上,但不是说什么事情都要用法律来说话,就连地铁喝一口水都要上纲上线,这未免有点“杀鸡用牛刀”的味道。

  法律是很好用,但是法治更多的体现是一种强制约束,像地铁禁饮这样的事情用法律来做,只是一种“强制逼迫”,虽然能起到一些成效,但是也是迫于法律的威压而压制了内心的不满,如果这种情绪从量变达到了质变,必然会造成“众怒”,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地铁禁饮还是要从道德的层面上来处理更显“温柔”。

  从根本上说地铁禁饮还是管理上的短板和死板。地铁禁饮是为了保护他人,主要是怕溅出的水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是如果清洁人员能够勤清理,而喝水的人也能注意喝水不溅出,那么地铁禁饮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道德的问题就应该用道德的方式来解决,如果任何事情都推给法律去做,不但会影响群众道德水平的提高,更会影响法律的约束效果和公信力,对私权利敢于的太过了就是一种错,别为了图一时的方便而置大众的意愿而不理,强盗的逻辑和解决方法,只会让人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