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调价方案引热议 专家称补贴暗补变明补更合理
地铁调价方案引热议
北交大赵坚教授认为政府补贴暗补变明补更合理
今晨北京交通大学赵坚教授、市人大代表宋慰祖做客城管广播城市零距离,就市交通委透露的地铁调价四种方案进行了讨论。这四种方案分别是,仅在高峰期涨价、普遍调价、按里程分段计价和有涨有降,具体调价方式将由听证会决定。
仅在高峰期涨价 没道理
高峰期调价意在缓解高峰期人流,每平方米控制在5人。据报道,早高峰期间乘坐地铁为刚性需求的占70%,上班通勤族占64%,还有不少去医院挂号、签合同等时间紧的乘客,大部分被采访者的心理底价是每天不超过10元。
市人大代表宋慰祖认为,高峰期恰恰是刚性需求多,给上班族涨价,增加了他们的交通出行负担。而且采用这种简单方式把人分流,把非刚性需求转移到公交车、自行车等地面出行,也并不能解决目前交通拥堵的问题。另一方面什么时间段是高峰也不好判定。
“地铁主要为大客流服务、特别是通勤客流服务,这时候涨价没道理。”赵教授表示。
有记者发现晚上六七点钟去地铁,有三分之一的人拿的是一次性车票,通过高峰涨价方式可以把这些人分流。对于这一现象,两位嘉宾都表示越是一次性乘坐的越不会考虑涨价因素,并不赞成高峰期涨价。
普遍调价 太粗放
普遍调价是在现有票价基础上全面涨价,要涨都涨,但涨的幅度范围,怎么涨很讲究。
“这个调价方式有点背离了当时调价的一个初衷”,宋慰祖认为这种涨价方式是最粗放式的,财政补的多了就降价,少了就涨价,无法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
按里程计价 讲规律
多坐多掏钱,在四种方案中获得了最多的支持率,也更符合经济规律。
赵教授说在这方面地铁可以借鉴铁路定价方式,实行递远递减方式,坐得越长距离的票价上涨幅度应该越小,整体来说还是按照里程计价。比如,3站2元,再增加4站增加1元,再增加4站增加5毛钱,这也符合北京地铁线路长的实际情况。
热心听众王女士打进电话表示可以把起步价定高一点,然后按里程计价,既可以挤出可坐可不坐的人,里程递减收费又可以吸引私家车主。
另一位热心听众表示,可以按里程来计价,10站或者20站作为一个节段,但在涨价之后,对于上班、上学的要给予车补。
有涨有降 找平衡
这种调价方式是按照不同时段来定价,实际上与仅高峰时段涨价类似。 宋慰祖解释说,这种方案应该是在高峰期涨价,平峰或者低谷的时候降价。但北京的地铁何时高峰何时平谷并不绝对,比如快收车的时候是低谷,但那时候根本没有需求。应该是按照服务设计理念,先挖掘乘客的需求。老百姓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国家票价越低补贴就越多,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来调价。
补贴暗补变明补 有道理
赵教授对于定价机制研究多年,他认为对于公共交通来说,更合理的方式是补贴消费者,而非补贴生产者。我们目前是补贴生产者,即地铁公司,这样容易产生垄断,其他生产者因无法覆盖成本将不进入生产领域,损害公共交通的供应,反而对消费者不利。另一方面,补贴生产者缺乏效率。
同时,赵教授介绍了日本东京的地铁补贴办法,上班族的月票补贴钱款由企业支付,并可以抵税,只是在从家到单位这一段距离的地铁是补贴的,可以用月票覆盖,超过了的距离就自己付钱,是非常合理的办法。中国的公共交通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是需要一段时间。(实习记者孙文文)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