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战功臣——熊大缜

01.12.2015  12:01

  □胡宁儒

  熊大缜(1913—1939),又名熊大正,熊正琦之子,南昌冈上月池熊家人。1913年生于上海新闸路,小名曰“新”。他自幼读书,193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考入清华大学,第二年入物理系,为该系第七级毕业生,曾与著名科学家汪德熙、钱伟长、彭桓武、林家翘等为中学或大学同班同学。

  熊大缜非常聪明能干,深得当时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先生赏识和器重,师生关系甚为密切。熊大缜接受叶先生建议,选了“红外”摄影研究。当时在国际上,红外摄影还是极为保密的军事技术,国内没有任何资料,又缺资金。熊大缜利用物理系光谱实验室和X射线衍射对胶卷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站在香山鬼见愁峰顶上,竟拍出了整个清华园的俯视全景图和整个北平城全景图。后经证实,这张珍贵的照片成为了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

  熊大缜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论文题目即《红外光照相技术》。同年秋,因品学兼优而留校当助教,继续从事红外光研究。第二年,他还为著名科学家吴有训和余瑞璜的X光实验室设计制作了那时国内少见的大型连续冲洗暗室。“七七事变”爆发后,清华大学举校南迁,与北大、南开合并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迁校的过程中,叶企孙全面负责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的抢运工作,熊大缜放弃出国和新婚,做了叶企孙的重要助手。同年,24岁的熊大缜进入冀中抗日根据地,不到一年便升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由于人才缺乏,1938年端午节,熊大缜化装潜入天津,寻求恩师叶企孙的帮助。在叶企孙的动员之下,一个多月内就有近百名平津大学生进入冀中,聚集在熊大缜的麾下。

  在这里,熊大缜组织成立了两个专门的研究室进行科技攻关,并亲自担任烈性炸药技术研究社的领导。在这些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不分昼夜的刻苦钻研下,一种大威力的烈性炸药被研制出来。这种TNT烈性炸药的技术当时在全国居首位,被广泛应用于“地雷战”“伏击战”之中。与此同时,熊大缜还研制出国内第一个“反坦克地雷”。在威力上获得了巨大的突破,1938年9月,技术研究室几位技术员带领战士在平汉铁路保定方顺桥附近埋设电动控制的氯酸钾地雷,成功炸翻了日寇的火车车头。

  有了威力巨大的地雷,冀中军民如虎添翼,地雷战打得日军日夜不得安宁,阜平县五丈湾村民兵李勇爆炸组利用地雷先后炸死炸伤日伪军362人,炸毁汽车25辆。天井关之战中一种专门炸坦克的地雷将日军第八连队的装甲车炸毁,日军报纸报道称:“八路军有反坦克地雷”。抗日战场上的美军观察组回国发表文章透露:“美国的军工技术同样出现在中国的冀中大平原上。”

  1939年春天,国共关系急剧恶化,共产党在各个根据地都成立了锄奸部,发起了一个旨在清洗汉奸特务的锄奸运动。冀中军区锄奸部怀疑军区内部有一个庞大的特务组织,供给部是它的大本营,技研社则是它的活动中心,熊大缜无疑是首要分子。他们广撒罗网,抓捕了熊大缜等技研社全部技术员。接着又把供给部、炸药厂、印刷所、卫生部、医院、电台、银行、学校、报社、商店、教会等机关中平津来的所有知识分子全部抓了起来。1939年夏秋之交,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起了更为疯狂的大扫荡。7月下旬的一天,在军区机关的转移途中,锄奸部一名叫史建勋的战士负责押解犯人,半路上因与熊大缜发生口角,一怒之下竟擅自决定要将熊大缜处死。面对死亡,面对这天大的奇冤和屈辱,年仅26岁的熊大缜诚恳地建议省下一粒子弹去打日本鬼子,自己则宁愿被石头砸死。于是,史建勋放下步枪,真的找到了一块大石头……一颗本来可以跟他的同学们、跟两弹一星的功臣们一同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勋章、鲜花、掌声和国人永远景仰的巨星,就这样倏地一下子过早地陨落了! 1986年10月,河北省委根据调查取证的大量事实,终于作出了《关于熊大缜特务问题的平反决定》。此时距熊大缜被害已近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结束也已整整十年。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