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场 大民生 江西上饶中心城区菜市场整治纪实

06.10.2014  11:36

    9月25日一大早,上饶市信州区渡口综合农贸市场内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来周边居民买菜都要到路边的露天菜场,现在有了新建好的市场,里面环境干净、设施齐全,还设有蔬菜检测室,就跟进超市一样,让人买着放心,吃得也安心。”市民张菊香拎着菜对记者高兴地说。

    8月底,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渡口综合农贸市场竣工开业,市场总面积9200平方米,内设341个固定摊位和一个便民超市,形成了农超一体的经营模式,大大改善了附近群众的购物环境。这是上饶开展市中心城区菜市场整治惠泽民生的一个缩影。

    小小菜市场,连着大民生。今年以来,上饶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整治中心城区菜市场经营秩序和环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按照治理顽疾、优化设施、强化管理“三步走”的工作方案,对中心城区27个菜市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基本实现中心城区菜市场的环境卫生整洁、经营秩序规范、商品交易公平、百姓消费安全,赢得了市民们的交口称赞。

     大变脸 亮剑治顽疾

    9月25日清晨,记者来到市区森林公园菜市场,只见所有摊位整齐划一,红色雨棚摆成一线,菜场热闹而不杂乱。市民陈久告诉记者,过去,这个菜市场摊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现象十分严重,现在则完全不一样了,环境秩序让人一眼看着就舒服。

    正如陈先生所言,过去“污水四溢、占道经营、秩序混乱”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一直是上饶市中心城区部分菜市场的顽疾,很多市民对此怨声不断。4月份以来,该市市、区两级政府先后3次组织千人队伍,对各菜市场卫生死角、乱搭乱建等痼疾进行彻底清除,共集中清除垃圾300余吨,清理各类排水沟、排污管道40余条,清理各种破损广告布、遮雨布400余条。

    针对一些问题突出的马路市场,市、区按照统一划线、统一雨棚、统一保洁、统一管理规范市场的标准进行整治,并安排100多名管理和保洁人员,佩戴袖章、工作牌强化巡查和保洁力度,解决了各菜市场管理和保洁缺位的现象。

    历经一个月的集中整治,全市中心城区27家菜市场卫生环境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宽敞、整洁、规范、舒适的新气象。

    促升级 改造全覆盖

    “新菜场没有建之前,离我们最近的菜场也有五六公里路,非常不方便。现在家门口有了菜市场,每天买菜能省下一个小时。”在信州区施家山农贸市场,金阳光小区居民吴婷婷向记者说出了切身的感受。

    过去,施家山社区没有固定菜市场,每天只有附近农民挑一些自产自销的蔬菜到小区内叫卖,不能满足市民需求。整治活动开展后,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市、区两级政府决定投资200万元,按照“绿色标准”就地选址建设农贸市场,解决市民购菜难的问题。今年6月,伴随施家山农贸市场的建成营业,附近3万余名社区居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买菜的愿望。如今,像施家山农贸市场一样,上饶中心城区新建的标准化菜市场已达6个。

    不仅如此,该市还先后投入改造资金680余万元,带动社会各方资金投入3000多万元,启动了重点改造(新建)6个菜市场和提升现代城等11个菜市场的项目,并首次引进公益性市场理念,建设延宾路公益性菜市场。同时,分阶段取缔破塘路、桂家巷等马路市场。截至7月底,17个菜市场的改造提升任务已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心城区菜市场消费环境改善的全覆盖。

    谋创新 管理求长效

    在渡口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内,记者通过新建的视频监控系统,对市场内各个区域的情况一览无余,真正做到了远程监控无死角。“有了视频监控,市场管理更严密、更便捷了,市民购物也有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市场物业管理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在整治工作中,为推动菜市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上饶市把创新管理模式作为重要的一环,编制了《中心城区菜市场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并投入20多万元在11个菜市场内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确保实时有效地查看市场内日常经营、日常管理等情况。同时,该市正加紧出台《上饶市中心城区菜市场管理办法》,推进菜市场的常态化管理,加快形成规划先行、管办脱钩、经营户参与、常态化考核的管理特色。

    该市还从创新服务入手,在中心城区各菜市场设置公共交易服务平台,市场管理人员通过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送照上门,以及帮助市场经营户悬挂执照等服务,推行市场亮证经营,着力提升市场服务水平。同时,该市积极申报商务部肉菜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依托建立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流通方式,在推进菜市场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开“农改超”、“社区菜店”工程等,加快形成高效便捷、特色突出的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