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滕代远解围:赠送10块光洋助滕父回乡

06.01.2014  19:31

核心提示: 关键时刻,还是老战友毛泽东解难。他送给滕国权10块光洋,还送来一件旧狐皮袍子。

本文摘自:《湖南日报》2014年1月3日第12版,作者:文热心 肖军 雷国荣,原题:《不见伊人归

  滕代远故居坐落在麻阳岩门镇大门坡玳瑁坡上。玳瑁本是一种海龟,其甲壳上有美丽而又色彩斑斓的花纹,是一种名贵宝石。有人说,故居所在的地貌有点像帝王之冠,故得此名。其实,玳瑁只是装饰帝王之冠的宝石而已。

  在记者眼中,这里实在是个封闭的小山村,一条乡村公路弯弯绕绕才转到玳瑁坡下,锦江河上那座并不宽阔的水泥桥,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修建的,此时距滕代远去世已经20多年。

  1948年底至1964年冬,担任铁道部长15年之久的滕代远,虽然没有修通自己回家的路,但与这所房子的联系一直持续到生命最后的一刻。

  1、孩子,北京还有许多破房子哩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滕代远故居是一所宜居之所,背靠大山,俯视田垅;绿树映掩,花鸟作伴。跨过一个挂有“迪吉”的槽门,里头别有天地:起居区、畜牧区、炊烹区、菜蔬区分界鲜明;虽然是青瓦、木梁、土砖,却还讲究造型。看来滕家当年应属小康。

  现在里头陈列着滕代远生平事迹。从陈列中,记者大致知道了滕代远与这座房子的情分。他诞生在这里,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也在这里娶妻生子。1923年秋,滕代远考取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从此再没有回来过。

  现在这座房子的管理员是滕代远堂侄久宣,他告诉记者,要不是近些年政府保护,房子很有可能倒塌了。他指着堂屋前头的墙说,原来这里有造型,后来被雨水淋毁了。1950年9月,滕代远的大儿子久翔进京,目的之一就是要父亲给点钱修房子。滕代远说,孩子,你看看北京还有多少破房子?儿子疑惑:京城也有破房子?第二天,滕代远派了一个车,让儿子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转了一圈。久翔看了京城房子的“破相”,那些大杂院简直挤得人生烟,再也不提老家修房的事了。

  2、滕父,奔赴延安为见儿

  滕代远走了,留在这房子里的是绵绵思念。何况滕代远是个独生子,离家之后从事的又是掉脑袋的革命活动,父母哪时哪刻不担忧?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遍布全国,麻阳一带也是血雨腥风,外面不断谣传龙兆(滕代远的乳名)被抓被杀。通信不便,滕父国权、滕母谭桃秀哪明真相,也就信以为真。逢年过节,他们总是呼唤着儿子的乳名,焚香烧纸。

  1938年4月初,一位同乡从外面回到岩门,给滕家带来了佳音:龙兆和他的部队都驻扎在延安,并托信请父亲去延安。

  整整15年,突然得知儿子不仅尚在人世,而且出息了,老两口喜出望外。滕家匆匆地当了田,卖了牛,凑齐盘缠,滕国权秘密踏上了探望儿子的旅程。在沿途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滕国权终于来到了延安。

  滕国权在这里既体味了儿子的孝顺,又惊讶延安规矩的“新奇”。第二天,父子见面了,滕代远自己掏钱叫警卫员买来一只母鸡,亲自动手,煮熟了与老人一同进餐,并按照家乡的习俗,将鸡头、鸡尾、鸡腿劝给长辈,以示尊敬。打过一餐“牙祭”之后,父子俩便到大食堂吃饭,各吃各的,定额供应。组织上安排老人一日三餐吃大米,而代远和其他八路军将士一起吃粗杂粮。滕国权在延安住了20多天后,身为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忙得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哪有时间陪老人?突然无事可做的滕国权感到了孤寂,便要求回麻阳老家。可他没有想到路费让儿子发愁了。滕代远仅将身上的4张五角纸币和一个红色锁口布袋送给父亲。两元钱能从延安回到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