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主联军首次坦克协同:没费劲就消灭200多敌人

08.10.2015  14:26

  核心提示:正在大家焦急的时候,大队长驾着第三辆坦克冲上去撞开围墙,带着步兵冲了进去——又打炮、又开机枪,边闯边轧,横冲直撞,战士们开心极了。有了这铁家伙,部队没费多大劲就把200多敌人消灭了。

东北民主联军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8月24日8版,作者:柴志英、卞振,原题为:《追溯战斗精神歌曲背后的精彩(中)

  1946年11月,在东北民主联军攻打靠山屯的战斗中,第一次使用坦克协同作战,由此诞生了人民军队的第一首坦克兵之歌。

  当时,我军只有缴获的三辆坦克。在这次战斗中,第一辆坦克由于驾驶员求战心切,却未发现小河上盖着浮土的薄冰,扑通一声陷在冰河里不能动了。第二辆坦克冲上去,准备冲垮围墙为部队开路,在墙外过沟时,不想履带断了,这辆旧坦克顿时“趴了窝”。正在大家焦急的时候,大队长驾着第三辆坦克冲上去撞开围墙,带着步兵冲了进去——又打炮、又开机枪,边闯边轧,横冲直撞,战士们开心极了。有了这铁家伙,部队没费多大劲就把200多敌人消灭了。

  在这次战斗中,炮兵宣传部长李伟带着一位通信员伏在坦克炮塔之后,冒着敌人枪弹通过一片开阔地准时到达了前沿指挥所。不幸的是,刚到达目的地,通信员就中弹牺牲了。悲痛万分地告别了牺牲的战友后,李伟自作词曲创作了《坦克进行曲》:“铁甲隆隆,履带滚滚/驾驶员和射击手们勇敢又坚定/炮声吼鸣,机枪摆动/铁的堡垒横冲直撞开路打先锋/突然地出现,勇猛地前进,爬坡越垒快如风/冲破了障碍,压垮了地堡,铁网鹿砦一扫平/人民的坦克兵,要为人民立战功/革命意志钢铁炼成,人人当英雄。

  歌词生动地描绘了坦克部队威武雄壮、机动顽强的作战情景,歌颂了人民坦克兵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建国后,这首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王建中改编为吹奏乐曲《战车进行曲》,并被列为历年国庆阅兵式的保留曲目之一。

  边打仗边写成的《淮海战役组歌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之际,华东野战军文工团随政治部机关开赴前线。战役开始不久的一天,文工团的同志正准备宿营,忽然传来了紧急集合的哨音,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十分兴奋地告诉大家:“这场大仗已经开始了。徐州以东的铁路,已经被我们的部队切成几段。敌人正从东西两面逃跑,我们不能停留,要紧跟部队追上去!

  韦明躺在门板上,激动得无法入睡,辗转反侧,翻身伏在门板上急速写就了一首《乘胜追击》的歌词:“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跑掉……”文工团团长沈亚威看了歌词立即开始谱写曲子。边打边写边教边唱,当部队到达下一个宿营地时,已经会了未来《淮海战役组歌》中的第一首歌,并在当天的晚会上演唱。

  当文工团到达陇海铁路南面的碾庄外围时,我军正在包围黄伯韬兵团,音乐股长陈大荧当即完成了淮海战役的第二首歌《抢渡运河铁桥》。 11月23日,一位骑兵飞驰着经过驻地的村庄,喊着:“捷报,捷报……全歼黄伯韬四个师”。沈亚威只用了两个小时,连词带曲写出了《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欢呼淮海大战第一战役的重大胜利。随后,文工团随第三纵队穿越津浦路西,正逢部队赶挖工事,龙飞同志又写了一首《挖工事》鼓舞士气。当被我军围困的国民党军开始突围时,只要我军冲上去,就有成百上千人举手投降,真是兵败如山倒!沈亚威又以嘲笑的口吻写了一首《狠狠地打》。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文工团将战役中创作的二三十首歌曲以进军、追击、包围、胜利为题挑选8首歌曲,并在每首歌曲前加入了朗诵词,形成了《淮海战役组歌》。1949年7月6日,《淮海战役组歌》在何仿指挥下,由第三野战军文工二团在北平西单国民戏院为中央首长演出。演出博得了观众极热烈的掌声,毛主席夸奖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作为一场重大战役的见证,这组组歌随着解放大军的步伐,又唱到了上海、南京,唱遍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