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好处很多 串起价值链条太难

06.11.2015  10:41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物尽其用。今年4月,宜春被列入全国26个首批生活垃圾分类城市;去年8月,作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南昌麦园餐厨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然而,11月5日,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然举步维艰。

  垃圾分类每个环节都重要

  一天清晨,南昌的郑女士看到环卫工人一股脑将两个分类桶中的垃圾混合倒进车里。郑女士原想尝试对家里垃圾分类,可见此情景,觉得分不分类也无所谓,“即便在家分好了,运的时候又混在一起了,何必浪费自己的时间。”郑女士说。

  对于这样的情况,省住建厅城建处负责人冯颖表示很无奈。“垃圾分类是势在必行的工作,只靠群众在源头做好分类远远不够,转运和处置环节同样很关键。不过,我们基本找不到相关设备,另外成本投入也非常大。”冯颖解释,垃圾分类非常细,最基本的可以分为干湿垃圾,干垃圾又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可回收还分为纸屑、金属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分类运输和处理。

  事实上,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哪个地方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只局限于某个片区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