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不是“互殴”就能如此温柔处理?

05.06.2014  10:38

  近日,有网友在天涯等论坛爆料称,浙江云和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酒桌酒后互殴,而原因竟然是:副县长没喝完县委书记敬的酒。对此,当地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称,“领导互殴”一说纯属谣言,“真相”是副县长打了副局长一记耳光。(6月4日《现代金报》)

  相比之前云和官方的“冷处理”,此番“有限回应”虽然部分解开了公众关于“众多美女”“大吃大喝”“官员互殴”的疑惑,但副县长打了副局长一记耳光的“真相”依然给人留下不小的遐想空间,以待追问和反思。

  事实上,类似云和县这样官员互殴或上级打下级的官场暴力事件并非个案。前不久,河北柏乡县就曾爆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与中队长在查处企业违法排污时互殴的丑闻;再往前推,2012年,湖北孝感市公安局纪委书记拳打政治部主任,2011年,湖南衡阳司法局正副局长党委会上互殴等事件,都曾轰动一时。

  官员打人或互殴,原因有许多种:有的是受酒精的刺激,在发酒疯,比如这一次,当地就推测“可能是何洪港(副县长)酒喝多了”;也有的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人事安排等问题上存在矛盾所致;还有的则纯粹属于上级仗着权力耍性子……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官员打人甚至互殴,都有悖公职人员起码的道德操守,不仅严重影响官员自身的公众形象,同时也破坏了单位内部正常的工作氛围。

  而更要命的是,个别官员和公职人员,由于平日里在本单位内部耍性子耍惯了,很容易将这股火气带到日常生活中,撒到普通群众身上。这不,日前就有报道称,6月2日凌晨4点,长沙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据称,打人者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公职人员,而且边打边说:“要不是自己是公务员,早就打死我(护士)了……”长此以往,官员不但成不了社会的道德楷模,相反,其行为只会进一步加剧民众的暴力倾向,对于当前这个戾气横生的时代来说,显然不是件好事。

  正因如此,每当发生类似官员打人或互殴事件,舆论都抱以高度的关注。遗憾的是,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处理这类事的时候,经常态度躲闪,不肯正面回应,即便处理,也多是批评、道歉了事,“轻纵”情况突出。比如,2007年广东汕尾市环保局长李成耀、陆丰市副市长陈镇城、陆丰市建设局局长张育浩等人赌博互殴事件中,竟无一人被免职,受罚最重的张育浩,也仅被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

  而这一回,公众等来的更是只有一个“内部道歉”。虽然讲“打一记耳光”较“互殴”性质来的要轻,但“内部道歉”的处理终究显得过于温柔,这就难怪舆论愤愤不平,不依不饶。

  如果说,官员打人是对政府形象的“一次伤害”,那么政府对于打人者的“轻纵”则不啻为是对民众“从严治吏”希望的“二次戏虐”。这样下去,只会放纵打架斗殴者的胆量,令“官员流氓化”趋势一发不可收拾,而这,才是人们最最担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