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体育官员要找记者“沟通”些啥?

08.07.2014  12:24

  河南漯河高级中学今年74人获10分的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体育加分,人数众多引发公众质疑。央视记者就此采访河南省体育局宣传处处长袁军,当问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审查具体由谁来做?”该处长犹豫了一会说:“能不能你问之前咱先沟通沟通?”(7月7日台海网)

  一句“能不能你问之前咱先沟通沟通”出口,说的观众不禁喷饭,也让这位袁军处长立马晋升新一代的官场“雷语帝”。气愤的人怒斥其弄虚作假,“什么话不能直说,非要先沟通沟通”,而被他逗乐的人则暗笑这老兄傻得可爱,怎么把“潜规则”挑明说了呢?但不管是愤懑还是讥讽,其实都指向一个方向,即对时下流行的“官式采访”流程的否定。

  按理说,新闻采访不是演讲、说故事,无论是官员还是平头百姓,面对话筒镜头有一说一、实话实说就可以了。但现实中,许多官员在接受正式采访前总喜欢先与记者“沟通沟通”、“彩排彩排”,更有甚者,索性把所要回答的内容写成提示板,盯着读、照着念,硬生生把采访弄成了演戏。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可能是出于慎重考虑,比如防止口误或者数据出错,以实现采访效果的最优,但更多的情况下,官员这样做其实是为了操控新闻媒体的采访,屏蔽对自己不利信息的传播。这方面的例子不甚枚举,诸如“这些话我们内部说说,报道里就别写进去了”等话,想必每一位媒体从业者都曾听闻过。

  回到漯河高考加分这事,我们不知道,河南省体育局的这位袁处长究竟要和记者“沟通”些啥?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无非就是希望记者不要过度“炒作”此事,或者按照当地官方的口径来报道。问题是,如果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那么相关部门的“答复”还有什么价值呢?它不仅无法回应舆论的关切,相反只会进一步加剧公众对于加分背后“水有多深”、是否有公权力参与其中的无端猜测。

  毕竟,“加分资格造假”这种事情,不仅影响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而且涉嫌违法犯罪。更何况,根据媒体报道,这已不是河南高考体育加分第一次受到质疑了。去年,该省300多名获得二级运动员资格的考生就曾“令人惊奇的”集中在郑州、焦作、新乡、漯河等地市。遗憾的是,作为体育主管部门,不仅不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严查相关造假问题,却满脑子都是如何与记者“沟通”,如此态度,很难想象他们会去真正查清此事。相比造假事件本身,这或许是更令公众舆论气愤难平的地方。

  不过,既然央视将此事曝光了出来,也就意味着没有了“沟通”的余地。不仅没有“沟通”的余地,相反,当地要做的工作更多了。除了继续彻查“加分资格造假”一事,身为体育局宣传处处长的袁军为啥要和记者“先沟通沟通”,是否企图影响舆论监督,同样需要有关部门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只是,从目前当地的态度来看,公众能否得到满意回复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