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向朱清时致敬,祝南科大好运!

23.06.2014  11:38

  南科大即将挥别“朱清时时代”。据报道,担任创校校长5年的朱清时将于8月底离任。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南科大新校长遴选委员会已设立,委员据称有8位。多名校方人员希望新校长年富力强、认同学校改革方向。(6月22日《南方都市报》)

  如果说,刘道玉是80年代高校改革的先锋,那么,朱清时毫无疑问可算是过去10多年中国校长的旗帜。从中科大到南科大,一路走来,朱清时备受关注、荣誉满身。不过,相比于在中科大时的顺风顺水,筹备、创建南科大的过程则要艰困得多。尽管公众舆论对其始终报以殷殷希望,但“现实之骨感”恐怕出乎包括朱清时在内的所有人的预料。

  校外,权力收编南科大的脚步一刻不曾停歇,从公安局长接任校党委书记到教育部批文的种种限制,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去行政化的改革探索相继以失败告终;校内,先是香港科技大学3名教授离开南科大团队,紧接着又有学生退学,各种打击也令南科大领导层倍感压力,改革前景一时堪忧。

  必须承认,与5年前接手时朱清时带给人们的希望相比,今天的南科大仍然存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朱清时的改革并非“南科一梦”,南科大实际上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中国大学原有的生态。这种改变首先是观念上的。曾几何时,尽管谁都知道中国大学问题重重、需要变革,但无人付诸实践,是南科大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论成败都是一种触动、一份经验。其次它体现在具体的制度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现在,很多高校都采用南科大6+3+1的招生方案(高考成绩占60%,自主招生占30%,平时成绩占10%),这就是一种进步。

  当然,南科大要走的路还很长。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朱清时就曾坦言5年校长留下了两大遗憾:一是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层,二是未能制定好学校的《章程》。如何破解这两大遗憾,考验着新校长的改革意志和管理智慧。

  应该说,相比当年朱清时接手之时,如今的南科大已今非昔比。同时,大环境的演进也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无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逐步取消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还是如今正在进行的大学“宪章”制订,这些无不与当年南科大的改革方向一致。作为新校长,我理应在坚守改革初衷、顶住外部压力的同时,尽可能地争取教育部门对于南科大改革的支持,进而在现有的框架内获得较其他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利和探索空间,以为南科大、为全国高校的改革“趟出一条血路”。

  “先行者的历史贡献不可抹杀”,但高校改革也不会一蹴而就,更不是哪个明星校长凭借一己之力可以凭空实现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怀揣相同教育理念的校长共同努力,积跬步以至千里。但愿,新校长遴选委员会能为南科大觅得这样一位合乎学校气质的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