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权力越界比焚烧秸秆更有害

04.06.2014  11:03

  为禁烧秸秆而对麦茬限高10厘米,安徽太和县的这一举措日前在网上引发争议:因为限高增加了农机收割的成本,导致很多收割机离开,并引起种植户的担心,不少网友则批评麦茬限高系“拍脑袋的决定”。对此,当地回应,将会以补贴的形式降低农民的成本。(6月3日《南方都市报》)

  随意焚烧秸秆不仅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影响耕地土壤的良性循环和群众的身体健康,其危害之大可谓路人皆知。正因如此,近年来,公共舆论一再呼吁政府能够运用“有形的手”加以规制。然而,太和县的相关做法,显然的对政府“有形之手”的错用。

  虽然说,“限高留茬”的规定降低了焚烧的可能性,但却是以增加机收成本、损害农民利益为前提的。尽管政府承诺会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对没有焚烧秸秆的麦田额外还有奖励,但且不说这些几经转手的钱最终能否到达农民手里,即便一分不少,补贴加奖励也只有30元,还抵不上农机手“一亩地最少要涨个60块钱到70块钱”的要价。在种粮越来越不赚钱的大背景下,如此做法显然不可能长久。

  事实上,焚烧秸秆在我国之所以禁而难绝,原因并非农民觉悟低,不知道随意焚烧的坏处,关键还在于除了焚烧,他们实在没有别的更好地处理办法:秸秆还田吧,怕影响作物生长;卖给企业吧,又没人收;至于综合开发利用,鉴于其对资金、技术都有较高要求,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农民的能力范围,原本应该是政府的责任。

  所幸,这些年,不少地方陆续进行了一些探索,创造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办法。比如,利用秸秆造纸、生产无甲醛系列秸板,使之变身为高档家具、高档包装、高档建筑材料以及高档音箱等的基材;又比如,鼓励农民扩大养殖规模,将秸秆作为牛羊的粗饲料;在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利用秸秆汽化原理和技术,在农村推行秸秆沼气工程……应该说,这些都让人看到了解决秸秆焚烧顽疾的曙光。

  遗憾的是,在太和县,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地政府在上述这些方面有所着力,有的只是“限高留茬”的武断专横。而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上述工作虽可以治本,但投入大、见效慢,不符合一些地方官员“早出成绩换政绩”的心理。问题是,“限高留茬”的做法说的好听点,是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说得严重点,则不啻为权力的野蛮越界,相比焚烧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后者的危害无疑更大。

  秸秆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有学者算过一笔账:如果我们能将秸秆在农村就地变为国家急需的工业原料,实现产业化,将给农民额外带来150元/亩的可观收入。如此,即便政府允许他们焚烧,农民也舍不得将秸秆白白浪费,这是再基本不过的经济学常识,也是为改革实践所证明的经验,却被太和县给忘记了,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