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王垚烽:“诱奸门”能否催生性侵防范机制

11.09.2014  14:51

  据《法制日报》报道,由256位来自国内外高校教师、学者和学生参与联署的两封公开信,分别被寄给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呼吁彻查厦大性骚扰事件,建议教育部以此事为契机,制定出台《高等教育学校性骚扰防治管理办法》,同时建议厦大率先建立高校性骚扰防范机制。(9月10日《京华时报》)

  教师节当天读到这样的新闻,叫人心里怪不是滋味。厦大“诱奸门”作为本年度最受瞩目的高校丑闻之一,从引爆到如今已过去近3个月了,然而回头梳理这段时间以来的事件走向,一方面,外围的意见碰撞日趋激烈,一会儿122名历史系学生联名力挺导师,一会儿又是256名学者上书教育部长,好不热闹;但另一方面,作为核心当事方的吴春明以及厦门大学,对此却始终三缄其口,相关调查结果也是至今未公布。这不仅导致各种流言满天飞,而且也在客观上偏袒了性侵行为,起到了很坏的负面激励作用。

  事实上,厦大“诱奸门”并非个案,类似高校性侵事件这些年呈增多态势,这其中有导师性侵女生的,也有院长潜规则老师的,既对被侵害对象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败坏了大学教师的整体声誉,以至于“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等民谚风行一时。遗憾的是,对于这些严重有悖师德的行为,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觉得家丑不可外扬而极力遮掩。厦大的态度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这3个月的等待无疑告诉外界:期待厦大方面自己清理门户已不可能,这或许也是为何此次上书者选择将公开信一并寄给教育部长的原因。

  就个案来说,这种寄希望于更高层权力的介入来打破小圈子庇护的尝试,不乏是一种可行的思路,此前也有成功的先例。但鉴于目前高校性骚扰问题的普遍性,更保险、更周全的做法显然还是从制度入手,建立相关的防范机制。

  所幸根据报道,此番公开信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通过参考各国和港台地区高校与学术单位的相关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草拟了相关政策与制度建议文本。尽管我们不清楚文本中具体讲了些什么,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抵应包括对性骚扰的定义、判定标准,以及对性骚扰行为的举报、调查、纠正、处罚等一整套防范和保护机制。

  以香港为例,目前8所院校均设有防止性骚扰的政策及相关投诉机制,对于投诉成立的性骚扰个案,若涉及院校的教职员,惩处包括书面警告或谴责、停职及终止雇用等。如果事件涉及刑事成分,更会转交警方跟进调查,而院校将全力配合相关调查工作,不容许管理人员试图绕过有关政策和机制,阻止当事人履行应有权利提出投诉,否则可被视为滥用职权及违反校内职员守则而遭受纪律处分……这些做法在内地高校能否行得通,相关防范话题是不是应该来一场全民大讨论,相比于厦大“诱奸门”这一个案本身,上述问题或许更应该引起教育部的关注并得到及时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