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首条BRT明年一季度全面开工 城区设置13条公交专用道

31.10.2014  10:45
10月29日,记者从南昌市公交总公司(以下简称南昌公交)获悉,国家交通运输部日前正式审批通过了《南昌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南昌创建“公交都市”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南昌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至2018年的这五年时间里,南昌公交将全力配合南昌市政府创建“公交都市”。

  将推进建设“二横二纵”BRT

  记者从《方案》中获悉,南昌将推进建设“二横二纵”BRT。BRT就是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在国内,北京、广州、成都、昆明、厦门等市都已建成相对完善快速公交系统。当前,南昌BRT建设已提上日程,首条BRT将于2015年一季度全面开工。

  南昌将构建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基本网络。南昌编制快速公交工程可行性研究,建成“二横二纵”快速公交系统(BRT)网络,总里程合计63.1公里,作为近期建设轨道线路的补充以及远期轨道线路的过渡。

  2014年完成BRT1号线一期的规划,计划在2015年一季度建设;2015年完成BRT2号线的规划建设;2016年-2017年完成BRT1号线二期、3号线、4号线的规划建设。从规划上来看,南昌BRT1号线(一、二期)将贯穿南昌,是南北线上的大动脉。整条线路由北端李家庄,经过八一大道、老福山到莲塘。

  城区设置13条公交专用道

  南昌将加大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优化专用道设置方式,为公共交通提供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车道、单向干线和公交逆向专用道等优先通行空间。

  根据道路和客流条件,合理设置路中式、路侧式、复合式公交专用道。建成公交专用道13条、公交优先道4条,新增145.5公里,作为BRT(路中式公交专用道)网络向外围组团的延伸以及补充,服务其他次要的客流需求走廊,从而提升公共汽电车运营速度和公共汽电车运行准点率。

   2014年-2015年,南昌要完成洪都北大道、北京路、庐山南大道3条28.9公里的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以及南京路、象山路、红谷中大道、双港东大街4条19公里公交优先道规划建设;2016年-2017年完成青山湖大道、解放路等10条97.6公里的规划建设。

  南昌公交将建设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

  记者了解到,南昌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近年来通过大幅更新车辆、加快场站建设、加快推进公交信息化建设等举措,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近三年,南昌公交投入12亿元,购置了2400辆高品质空调车,公交车平均车龄为2.8年,主城区公交车实现了全空调化,现有公交运营线路210余条,公交日均客运量为170余万人次。不仅如此,南昌公交还先后推出了掌上公交、电子站牌、免费WiFi、90分钟免费换乘等举措,有效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为进一步加快“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的推进,南昌公交开展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初步设计招投标工作,已经进入评标阶段。该工程主要为了全面提升南昌公交运营的信息化水平,利用GPS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车辆、站点、场站监控系统,实现对公交运行动、静态信息的全面采集,实现对全市公交车的运营调度和运行监管,实现公众出行服务信息的动态生成和及时发布,提高公交应急调度、运行监管和科学决策能力,提高公众出行服务水平,初步建成开放、主动型公交出行信息服务体系。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另外两大项目,加快已经选定的客运枢纽站的建设和绿色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继续推进公交自行车租赁业务,大幅提高公交的运力和服务水平,使公交、地铁和自行车等公共交通自成体系无缝对接,有力的缓解交通压力。

  “轨道+社区”发展模式成南昌创建特色指标

  为将“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落实好,南昌市政府将构建“四大体系”,提升“四大能力”。即:健全政策标准体系,提升公交发展能力;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公交承载能力;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公交服务能力;严格需求管理体系,提升公交竞争能力。具体的公交都市的创建思路为:“引导、建设、提升、管理、调整”十字方针。

  南昌在“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其中一项最具特色的指标是“轨道+社区”发展模式。南昌将在5年内完成6处“轨道+社区”建设,实现公交与轨道交通、社区的无缝对接。

  南昌“公交都市”创建时间原则上是5年左右,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完成后,交通运输部将严格按照“公交都市”的创建目标对创建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交通运输部将授予“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

  文/熊佐宇 江南都市报记者何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