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见“楼”更要见“人”
城,所以盛民;民,乃城之本。做好城市,唯一目的就是要让人民安居乐业。
练洪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从中央层面为城市建设搭建顶层设计,对城市规划、住房政策、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管理等重大问题作了明确,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画好了蓝图,意义重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一次召开在1978年,距今已有37年。37年间,中国社会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当年19%的城镇化率发展到2014年的54.77%,城市生活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好城市就意味着治理好了一大半的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过,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治理具有全球影响。本次会议对城市地位有全新表述,“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切中肯綮,恰如其分。
一位古希腊哲人说过,出生在一座著名的城市里,这是一个人幸福的首要条件。集纳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城市,确实满足了许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正如上海世博会宣传口号所言,“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这种社会理念与全民愿景,让城市成为各种资源流入的“洼地”,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城市的负担——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堵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工厂越来越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公交线路越来越多,车厢拥挤度越来越高;医院越盖越多,看病越来越麻烦;学校越来越多,“学区房”越来越贵;楼房越来越漂亮,垃圾越堆越高……许多人郁闷之余不免反思,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么?
不要忘记,相比起数千年的农村文明,人类的城市文明只有短短数百年历史,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更短,城市种种不足在所难免。城市是一个生产与生活交错的巨型空间,生产为了发展,发展为了生活,但如果把握不好、处理不当,生产就可能反过来伤害生活。此次会议明确,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以人为本,把宜居放在重要位置,给市民一个美好生活,是城市工作的指南针与方向盘。无论是存量改革,如大城市各类问题治理、城市修补等;还是增量改革,如城市化进程提速、再建“中心城市”缓解特大型城市压力等,都应该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既要见“楼”,更要见“人”,以宜居作为城市发展的依归。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开发新城新区,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初衷也许不错,但就是对宜居考虑不周、重视不够,导致市民用脚投票,“空城”频现。
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需减法、加法一起做,硬件、软件一齐上。治疗城市拥堵、雾霾等“城市病”要做减法,作针对性“治疗”,哪怕牺牲一点经济发展速度,也要重点解决。提高城市规范科学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需要做加法,让城市布局更合理,市民生活更便利。硬件体现在城市交通、医疗、教育、住房、能源、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上,软件则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其重要性当与硬件等量齐观。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除了各种物理空间,公共服务覆盖、各种权利保障也是重要内容。
城,所以盛民;民,乃城之本。做好城市,唯一目的就是要让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