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构建“会呼吸、水灵动”的生态城市

10.08.2015  21:55

江西广播网8月10日讯:
我省将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构建“会呼吸、水灵动”的生态城市。江西台记者龚小娟、通讯员柳锡波报道:
 在萍乡市的母亲河萍水河上游,一个集观光、蓄水、生态补偿等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正在建设当中,将原本的大片洼地改造成水域是这个公园的亮点。湿地公园项目技术员胡番:“保证这个湖里面长期的水位93米,涨大水的时候我们要去储水,枯水期的时候可以应急。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萍乡是我省唯一一个被列为全国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根据规划,萍乡市3年内将在示范区内建设147个项目,总投资46亿元。包括小区和公园的改造、河道综合治理、雨污水设施建设、监测平台建设等,萍乡市规划局局长贾君辉:“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和科学管理城市的要求建立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好,而且让这个管理机制能做到让城市一体化运行、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化、城市管理合法化。
 今年我省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南昌象湖、九龙湖、抚河中路等地已经开始了相关项目的研发和建设,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梁燕:“九龙湖周边湖区建设,政府已经行动起来了,在运用这样的理念,包括雨水的截流、过滤。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而建设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慢排缓释","源头分散"。正在南昌讲学的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余啸雷教授对海绵城市有专门的研究:“以前都是把水收集起来尽量排到蓄水池,一个是安全问题,一个是水质问题,还有蚊虫的问题,现在我们分散在每一个房屋的周边了。这个得到利益更大,可以证明。
余啸雷教授表示,真正海绵城市建设是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的,所有的设计尺寸都要精细计算,达到效益成本最优。而且雨水回用只是一方面,根本还是生态处理面源污染,控制径流量。特别在城市建设中要避免大拆大建:“美国也有负面的经验。(因此)一开始就要目标明确,水量指标、水质指标,还有设计的每一步都要到位,规划是一个层面,执行又是一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