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工荒”不仅是“春节病”

19.02.2016  12:54

  ●张玉胜

  保姆缺人!快递缺人!厨师缺人!保安缺人!每到春节过后,许多大城市的“用工荒”便格外凸显。由农民工姗姗来迟演绎的“空城计”,不仅让城里人深感生活不便,也促使他们不由得怀念起外来务工者的诸多“好”。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我们不能只是春节时才想起他们”的感慨,引发了人们对破解“‘工’到用时方恨少”困局的关注与反思。

  从以养家糊口为己任的“打工仔”发展到已日益融入大城市建设的“农民工”群体,外来务工者与现代都市律动及市民日常生活,愈来愈呈现出密不可分的鱼水关联。风雨无阻的快递员、建筑工地的工人、蹬人力三轮的车夫、摆摊设点的小贩、走门串户的修理工、车间里的工人、饭店服务员、搬家公司的搬运工……农民工干了许多城里人不愿干、不屑干的脏、重、险、累的体力活。

  “想起他们”就需尊重他们的人格、感激他们的付出、实现他们的希冀。套用当下的流行说法,就是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留住人才需要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具体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平等、和谐、共享的人文关怀彰显城市亲和力。工资待遇低廉且缺失话语权的农民工显然身处弱势,只有一视同仁地尊重他们的劳动,换位思考地理解他们的苦衷,设身处地地解决他们的困难,才能让农民工拥有自信心、洋溢成就欲、激发认同感。二是实施制度改革破除城乡藩篱提升农民工归属感。事实上,导致农民工对打工城市不具“第二故乡”亲近感的根本症结,还在于由户籍、住房、就学、医疗及社保等制度性藩篱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要让农民工对大城市产生“不想走”和“愿意来”的留恋情结,就需要降低其融进都市、入城随俗和保障权益的制度门槛,与当地人共享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保、难有所帮等社会福利待遇。返乡过年,既是举家团聚、孝亲敬老的传统民俗,也是亲情沟通、信息交流的集散平台,更有可能成为农民工重新思谋择业的新起点。返乡者是否愿意再次拥抱曾经的都市、回归原有的岗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所城市有回忆、有留恋和有盼头的向往与考量。期待由“用工荒”激发起的“单相思”,能够成为有益于城市管理及企业用人创新思路、完善制度、补齐短板、重启新局的动力与机遇。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