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脏乱差”向城市角落延伸—江西开展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治理纪实
5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就开展全省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出台意见。各地迅速行动,紧紧围绕“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城市管理目标,打响了一场以专项治理为抓手、重点解决影响市容环境“脏乱差”问题的持久战。
高规格 大强度
全省11个设区市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重点整治占道经营、违规运输、乱贴小广告等行为。
江西各级党委、政府把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治理摆上议事日程,坚持高规格、大强度推进。新余、九江、鹰潭、萍乡、上饶等11个设区市成立了领导机构,由市领导亲自挂帅领导小组,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
赣州市专项整治机动车、电动三轮车摆摊占道经营,仅6月24日当天,就清理整治756起占道经营。上饶市整治取缔了流动摊点1930处,其他占道和出店经营2505起。
九江市严格落实建筑工地管理6项标准,重点路段周边63个工地围墙围挡、出入口硬化、设置冲洗平台、落实保洁措施4项静态标准均基本符合要求。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会同市建设规划局等单位组成联合执法队,对违规的渣土运输车辆进行严管重罚,共教育劝返违规运输车辆750余台。
宜春市以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为契机,增加主次干道临街店面垃圾上门收集次数,在原来每天3次的基础上,增加1次夜间收集,并及时清理垃圾,减少滞留垃圾。采取市场化方式,将清理“牛皮癣”的业务外包,共清理喷涂小广告3万余条、纸质小广告1万多张(条)、违章悬挂及破损的广告条幅200余条,抓获“制癣”团伙43起、“制癣”者70余人。
新机制 广参与
市场化运作,向社会购买服务,从“养人办事”转向“办事不养人”。
江西省推进市容环卫体制改革,各地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全面放开环境卫生保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市政设施维护等公共服务市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下移到街道、社区,实现了“看得到的人管得住,管得住的人看得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城市管理由“养人办事”转向“办事不养人”,将保洁养护、绿化外包。目前,南昌市城区均已实行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或者企业化管理。
各地以电视、报纸、互联网、微信等传播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服务、支持和监督城市管理。抚州市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积极引导瓜农规范经营,连续4年开展“三定一送”服务瓜农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免费发放西瓜帐篷1412个,设置了206个便民瓜棚点;还推动建设了47个便民菜店,统一装修、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有效解决了居民“买菜难”问题。
景德镇对全市新申请开工和已开建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全面“体检”,要求建设施工方按照“必须建立冲洗平台、必须硬化施工场地进出口地面、必须密闭运输基建渣土、必须配备专职保洁人员,未落实保洁措施的车辆不出场、装载未密闭的运输车辆不出场、车体车轮不整洁和带泥车辆不出场”的标准文明施工,责令不达标项目限期整改。
新余市对城中村和集体土地违法建筑,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街道、村、组防违网络,在每个街道、村、组和社区居委会设立联络员,明确防违责任。对违法建设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切实把违法建设消除在萌芽状态。
强管理 严考核
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将市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完善奖惩机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江西各地出台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资源,大力推进标准化执法。实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者依法严肃处理。各地建立市、县(市、区)长定期调度机制,将市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奖惩并在媒体公布排名。
南昌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今年以来共受理城市管理问题30.35万件,整改到位29.03万件,整改率96.15%。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严格检查考评各城区开展的20项工作情况,兑现奖惩,并监督20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问责推进不力的处室和个人。
吉安市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卫生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萍乡市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标准,结合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实行“两级管理、三级督察”工作机制,加大机械化吸尘、冲洗、清扫保洁力度。逐步减少城区临街面垃圾桶,采取派人上门收集和放置密闭式不锈钢板车的措施,消除裸露垃圾,提高垃圾收运能力,改善市容环境。
6月18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专项治理推进会,再次对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了纵深推进的新要求。不能“只刮一阵风,有始没有终”,而要实现治理的长效化、常态化和科学化。目前,江西省以整治“脏乱差”为重点的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正在向城市的每个角落延伸。
(本报记者 王纪洪 中国建设报 2015-07-31 二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