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记忆 景德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22.04.2015  19:28

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内一景。(记者付裕摄)

  踏着春天的脚步,带着多年的期盼,沈阳的王女士不远千里来到景德镇市。短短几天,她穿里弄、走街区、看遗址,身心浸润于博大精深的陶瓷历史和陶瓷文化之中。她感慨:“景德镇的每一寸土地都讲述着千年瓷业的故事,令人流连忘还。

  景德镇,山水相依成势、陶冶延绵相因,街坊纵横成趣、产业承古塑今,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景德镇蕴藏了我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最能代表和反映中华陶瓷文明成就的大批历史遗存。据统计,该市有不可移动文物77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88处,瓷业文化大遗址片区规模约20.87平方公里。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说过:“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近年来,景德镇承载着“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的历史使命,勤劳勇敢的“瓷都人”积极投身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伟大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前行,创造出一个个“景德镇模式”和“景德镇奇迹”。

   以“御窑厂”为核心开启大遗址保护

  3月23日,省委书记强卫在景德镇市调研时说过,“景德镇是个‘破’房子里藏宝贝的地方”。指的便是以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为核心的地下宝藏。

  御窑厂始建于公元1369年,为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技艺的最高水准。其涵盖面积达13.1万平方米,地下埋藏文物丰富,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官窑历史遗存。

  早在1982年,当修路工人从珠山中路发现明代古瓷片时,御窑厂遗址得以重现天日。两年之后,当考古专家在龙珠阁旁一座民房改建工地上发现明代釉里红花卉大碗残片后,御窑遗址核心面积被划定为周边5.4万平方米。

  经过深入考证,考古专家认定御窑遗址不仅埋藏大量古代御用瓷片,而且还可能藏有瓷器作坊、窑炉、仓库甚至官署遗迹等,将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丰富、最珍贵的瓷窑遗址。

  由此,从2002年开始,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大行动!10余年间,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成果丰硕:2004年至2009年,编制完成《御窑厂遗址保护规划》,并由江西省政府公布实施;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六批古遗址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再次被列入国家重点大遗址、全国25处大遗址重点保护展示工程和全国10处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2014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短短几年,在国家和省里重点支持下,投资6亿多元建设相继完成了“御窑遗址陶瓷历史文化旅游”、“御窑遗址保护设施建设”、“御窑遗址保护与研究建设”等工程项目。

  随着御窑厂遗址考古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些重大考古成果在世界陶瓷考古界反响巨大:2002年至2005年,先后发现晚清江西瓷业公司建筑遗迹一处,清理明初葫芦窑遗迹7座,馒头窑14座,发现明永乐和宣德早期官窑瓷器30小坑(窝),以及成化、弘治时期瓷片5处等,获得瓷器碎片“十数吨,上亿片”,整理、复原官窑瓷器1000余件。2014年,又新发现陶瓷作坊等重要遗迹和遗物。

  与此同时,景德镇还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大遗址保护工程,先后对湖田古窑址、浮梁古县衙、红塔、玉华堂、五股祠堂、刘家弄民窑遗址博物馆、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等文物和遗产进行了修复和保护。目前,正加大对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的保护利用力度,着力保护和恢复一批老寺庙、古店铺、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和古戏台。

   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旅游产业相融并进

  只有保护好星罗棋布的古建筑,才能更好地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和个性。

  聪明智慧的“瓷都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这个道理,对老城区修旧如旧,保持原来风貌,新城区则以现代化的理念加以布局,努力打造新旧“两重天”的独特景象。

  今天,当人们徜徉在景德镇老城区内的彭家上弄、迎祥弄、龙缸弄时,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一栋栋的由废弃窑砖建成的老民居,踏着青石板铺就的曲径小道、抚摸着一块块班驳且长满青苔的窑砖头,仿佛将你带入了遥远的历史隧道。经过改造的珠山中路,游人如织,现代商业气息十分浓郁,可一栋栋风格迥异的老式建筑却显得格外简约庄重。紧接着,该市还要依照各自特色对老街区进行逐条改造。目前,三宝街、为宇路改造方案已经出台。

  但凡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旅游产业都将成为其支柱产业。景德镇也不例外。古窑民俗博览区每年要接待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传统制瓷技艺、瓷业习俗、历代名窑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也为旅游产业繁荣发展锦上添花。君不见,雕塑瓷厂利用老厂房、旧设备吸纳创意个体,打造了盛况空前的陶瓷创意集市,成为海内外游客必访之地。建国瓷厂保留完整的古柴窑遗址、古作坊群,成为集古代传统制瓷和现代创意陶瓷于一体的园区实体。此外,集全国五大名窑之大成,汇手工制瓷之精华的“名坊园”将于今年5月正式掀开盖头。通过修复、改造十大瓷厂的后工业遗存,打造涵盖各类艺术工作室、博物馆、餐饮、商务酒店、休闲剧场、特色精品街、主题客栈、百货商场等多业态的“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也即将完工,迎来四方游客。

   终极目标为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景德镇人心中勾画着这样一幅蓝图:走进景德镇,无处不是景区,举目皆为景观,穿越历史,宛如置身一个庞大鲜活的陶瓷文化博物馆。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以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终极目标,加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景德镇已经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明确路线图,确定时间表,景德镇丝毫未曾停歇,步子越来越大。以御窑遗址为核心,调整扩面,将8公顷的一般保护区调整为重点保护区,将5.1公顷的重点保护区范围扩大为13.1公顷,将一类建设控制地带改为一般保护区;加紧建设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用于御窑厂遗址出土文物的展陈、修复、研究、收藏;积极申报御窑文化生态实验区项目,打造以珠山为景观中心,其南北两侧遗址为重要展示点,龙珠阁博物馆及新建御窑厂遗址博物馆为重点文物展示区,形成一个具有高集中度的陶瓷历史文化游历空间。

  此外,在52处窑业遗址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窑址建设遗址博物馆;加快“一轴四片六厂”项目建设,建成国际陶瓷雕塑博物馆、景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宇宙艺术创意谷;完成建国明清窑作群、红光落马桥文化遗址、建国明清窑作群老坯房和老窑房抢救性修复工作;保护从北到观音阁、南到小港嘴、东到马鞍山、西到昌江区等片状分布的老城区历史建筑街区。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今天,“景德镇”正用实际行动履行这神圣的使命。